黄颡鱼肉质鲜美,表面体肤是黄色,又俗称黄鸭叫、黄鳍鱼,现在养殖黄颡鱼的人越来越多,黄颡鱼对于水质有较强的适应性,抗病能力也比较强。我们一起看看黄颡鱼怎么养吧。
一、苗种培育
1.夏花培育 刚出膜的仔鱼长仅4.8~5.5毫米,鱼苗池最好用水泥池,水深0.3~0.5米即可,保持微流水,每立方米放苗1.5万~2万尾。黄颡鱼鱼苗卵黄囊较大,需要经过3~5天才能将卵黄囊消耗殆尽,卵黄囊消失后开始投饵,第一天先投喂少量蛋黄,第二天起投喂蛋黄、轮虫和水蚯蚓,投喂时做到少量多次。一周后可投喂碎鱼肉或碎蚌肉等,或将配合饲料做成糊状投喂。当鱼苗体长长至1厘米时,如继续在小池中培育,则应降低密度至每立方米3000~4000 尾。也可采用池塘培育,池塘要先消毒、施肥,培育浮游动物,做到肥水下塘。每亩可放鱼苗3万~5万尾。每天投喂两次,并保持较高的溶氧。一般经25天左右培育,鱼苗体长可长至3厘米,可分池进行鱼种培育。
2.鱼种培育 培育池面积以1~3亩为宜,水深1.0~1.2米。下塘前需彻底清塘、消毒,亩施腐熟的粪肥300千克,实行肥水下池。放养密度每亩0.8万~1万尾。池中设饲料台,定点投喂。将鱼粉(或鱼糜)、豆粉、玉米粉、麸皮等与面粉混合加水揉成团状投喂,粗蛋白质含量要求32%以上。苗种入池2天后进行人工投饵驯化,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经2个月的培育,平均体长可达10厘米,平均体重10克/尾,最大的个体达20克。
二、成鱼养殖
1.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面积1~3亩、水深1.5~2米。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放养,放养之前池塘一定要清淤消毒。待毒性消失之后,再加水0.8~1米,然后施入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摄食。
(2)鱼种放养:放养黄颡鱼鱼种时,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水平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主养时,一般亩放养 10 克/尾左右的冬片鱼种 2500~3000 尾,另搭配 15~20厘米的鲢鳙鱼种150尾调节水质;或放养当年繁育夏花鱼种1500~2000尾,另在黄颡鱼长到7厘米以上时每亩搭养鲢、鳙夏花200尾。鱼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并且先放黄颡鱼种,过10~15天再放养其他鱼种,这样有利于主养鱼的生长。
(3)饲养管理
①投饵技术。人工养殖黄颡鱼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或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驯化喂养。黄颡鱼系杂食性,配合饲料前期要求蛋白质含量34%以上,脂肪4%;后期要求蛋白质含量30%,脂肪6%即可。黄颡鱼投饲过程应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6月份每日投饵4次,日投饵率在3%~5%;第二阶段7、8、9月份日投饵3次,投饵率2%~3%;第三阶段10月份以后日投饵2次,投饵率2%。在这一基础上还应根据天气与水质情况对投饵量进行调整,在第一、第三两个阶段建议采用饱食法,即上饵料台的鱼90%离台后停喂;第二阶段由于天气炎热,水质易波动,建议80%上饵料台的鱼离台后停止投喂。
黄颡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水温对其摄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小水体精养或进行设施养殖时,可以通过人工控温的方式把水温控制在25~28℃,使黄颡鱼保持最快的生长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②水质管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加注新水、换水或施用水质改良剂“排水养水宝”或“黑底速消”等。
③日常管理。坚持每天巡查池塘,注意水色、水位变化、进排水口拦网是否完好。
2.池塘套养 在鱼池中套养黄颡鱼,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黄颡鱼产量 10~20 千克,亩增利润200~400元,经济效益明显。
(1)池塘条件:套养黄颡鱼时,应选择水源条件好、面积5~10亩、水深1.5~2.0米、池中天然饵料资源(浮游生物、水蚯蚓、小鱼虾、水生昆虫)丰富的池塘。
(2)放养密度:池塘套养黄颡鱼的密度主要依据塘内饵料生物量确定。一般在主养品种以及搭配比例仍按原养殖方式不变的情况下,每亩套养黄颡鱼冬片鱼种100~150尾或当年繁育的3厘米的苗种300~500尾。套养黄颡鱼的池塘宜以鲢、鳙、草鱼等为主,不宜与鲤鲫鱼混养,更不能与乌鳢、鳜鱼等凶猛肉食性鱼类共同套养。
(3)日常管理:套养黄颡鱼池塘的日常管理除按常规操作进行外,重点要管理好水质,保持水体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是7-9月份高温季节,一般每2~3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5~10厘米,同时每天开动增氧机2~3小时,确保溶氧充足,避免浮头发生。套养的黄颡鱼,很少发生病害,还可以有效地控制主养鱼发生锚头鳋等寄生虫病。
在养殖黄颡鱼的过程中,要注意养殖卫生,无论是池塘主养还是套养,都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利益,建议养殖户们养殖黄颡鱼的时候根据自身水域及环境等条件选择养殖,不要为了经济利益而盲目得去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