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鱼种的培育

苗种培育:乌鳢仔鱼出膜初期,体质娇嫩,活动力弱,管理难度大,须先在水泥池中驯养,经过20天左右,体长达3厘米时,再移至池塘中进行培育。鱼苗孵出后的前4~5天内可不投喂,4~5天后就需要投喂浮游动物的幼体了。开始时每4小时投喂1次,3~4天后改为1天投喂2次,并逐渐增加投喂量。可用100~120目的网绢捞取浮游动物,然后再用40目的网绢过滤,滤液投喂初孵的仔鱼,滤渣投喂幼鱼,要让鱼建立定时、定点摄食的条件反射。动物性饵料不足时,可增投一些蛋黄、豆浆等。出膜后1~7天,鱼苗有严重集群现象,易使集群小区内的鱼苗缺氧和摄食不均,因此,出现集群时,应搅动水体驱散鱼群。驯养期间要及时清除池底的污物及卵膜、死鱼等,每天换水1/3左右。苗种阶段,鱼体易被水霉及原生动物寄生,因此,要事先对鱼池进行严格消毒。此外,对加注的新水也要提前消毒。培育池上方须架设塑料大棚,以防阳光直射和暴雨袭击。驯养期间,还应随着个体的长大和相对密度的提高,进行1~2次分池,以确保较高的成活率,后期可移至网箱中培育。

鱼种培育:培育鱼种的池塘面积宜小,以100~250平方米为宜,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深度为1米,排灌要方便。放苗前7天左右,用生石灰清塘,每1/15公顷用150千克。然后,每1/15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200~400千克。放养时,每1/15公顷放体长3厘米的鱼苗3万~4万尾。鱼苗下塘时,要保证规格一致,操作要轻,水温差不要超过2℃,最好在晴天无风时进行。

blob.png

开始时,池中浮游动物较多,但仍需补充饵料。每天每万尾鱼苗可投喂活的浮游动物0.5~1.0千克,并随鱼体的长大逐渐增加投饵量。同时,要在池中搭设两米长的食台1个,食台要低于水面20厘米,以便挂袋补充饵料,袋中可装死水蚤、鱼糜。经过1个月左右,鱼种体长达6厘米以上时可全部投喂鱼糜和配合饲料,其中鱼糜的比例应大于60%。此后,再经15~20天的养殖,鱼种便可长到10厘米左右。

由于鱼苗摄食高营养的饵料,水质很容易恶化,因而应每隔7~10天换1次新水并提高水位,每次可加水10~15厘米。要设专人巡塘,并根据鱼苗的活动、摄食及发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若发现白天有鱼苗沿池边游动,说明饵料不足,要及时增加投饵量。为防止水质过肥,可在池中套养2000~4000尾花白鲢寸片,让其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鱼种下池后,泼洒1次晶体敌百虫液,使池水浓度达0.3×10的负六次方,以杀灭敌害和寄生虫。在培育过程中,每隔半月还要泼洒1次生石灰乳(池水浓度为30×10的负六次方)或漂白粉液(池水浓度为1×10的负六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