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天气闷热,很多卖水产的人都表示,这时候格外的担心鱼缸的鱼死亡,那么水产养殖中的鱼缸养殖要如何管理呢?接下来看鱼缸养殖管理技巧梳理总结。
上图是前几日在朋友圈看到的两张图,配文“看到这个,一天的斗志都没了......”,起初以为只是陈列分享,看了配文之后,定睛细看才发现,鱼缸中的鱼都死了,这一场景确实很让人痛心。从图片传递的信息来看,造成这些鱼死亡有以下几种原因:水温、氧气的不适造成的,尤其是下面的鲢鱼。来货品质不好以及运输上的问题,最可怕的是在来货前鱼被投药了,这样药劲一过死亡率就增加了。
水产算是生鲜类别中很难经营的类别,它的难度更多的是在于养殖与设备维护方面,需要关注的环节很多,而且一旦操作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是许多商超水产养殖常常疑惑的地方。在供应商那里条件并不那么好,鱼都能活的好好的,进货回来放在精心设置的养殖环境里,没多久就会出现死亡,损耗让人心痛......让我们分析一下原因,以下这些方面是否注意了呢?
1、 观察水质及养殖环境
很多时候,鱼会因为鱼缸的密度太高而缺氧,会出现很多泡沫盖缸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养殖环境的清洁度太差。解决方法就是先把泡沫捞出,将鱼缸中的水放出三分之一,同时注入干净的水,加氧气、片冰(降温)和盐(5-8克)综合一下水质,提高养分,提升水中含氧量帮助鱼提升活度。
2、 鱼的死因
缺氧窒息;染病(缸里有病菌);鱼狂躁;换环境不适应;水质不好;海水鱼盐度不够;鱼缸和过滤缸(积累的细菌过多)长期不消毒;循环不畅,水里的含氧量过低;低温(超市里的水温一般在15度左右(冬夏不一样,而罗非鱼和和鲈鱼等水温在20-22度);嘈杂声造成的鱼死亡。
3、鱼进入新环境不适应
鱼体进入新的养殖环境不适应而引起行动失调,漂浮水面、失去游泳能力的感冒症状,严重会引起死亡。防治方法:鱼体进入新的养殖环境之前检查水温,调节水质,避免温差过大。
4、 其它原因
造成鱼死亡的原因还有很多,水质、温度、密度、含氧量、盐度的不合适都将成为影响水产商品活度下降,甚至死亡的原因。比如温度突然变化,或者低温针对热带鱼(比如罗非鱼、河鲈鱼等)会死。异物落入水中(如杀虫剂)等偶然原因均可造成鱼的死亡。
那么,水产养殖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要点,我们一一梳理:
1、吸收养殖经验
首先进货时,采购人员可以向上游供应商了解商品的现有的盐度及养殖温度等养殖注意事项,可能来自自然海域,可能是人工养殖,养殖环境不同。鱼的温度、水的酸碱度、硬度等都必须注意,这些条件达不到要求也会容易造成鱼死亡。另外也可以跟供应商咨询,他们是怎样养殖鱼的,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2、每日清洁
每日清洁可有效提升活鲜商品的活度。首先,在早、中、晚用捞网捞出缸内的鳞片和杂物,或者用吸水管将杂物吸出,保证水质清洁干净,缸体若有粘液,可使用小海绵进行擦拭。每日对缸体的清洁一定要做到位,不仅可以为水产商品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是美化了向顾客展示商品的窗口。
如果需要换水时,替换1/2或2/3的水,之后加氧气,降温可以加片冰,增加水的氧分,留一部分陈水用来中和水质,使鱼缸内的商品可以较好、较快的适应新的水质。
3、鱼缸消毒
(1) 新买的鱼缸要用百分之二的盐水进行刷洗。
(2) 使用过的鱼缸要用千分之三的高锰酸钾浸泡消毒,并打开循环系统和增氧系统。
(3) 对发过病的鱼缸要使用千分之一的漂白粉全缸遍洒。
(4)海水缸最少6个月或8个月消毒一次,贝蛤缸基本一个月或半个月消毒一次。
(5) 消毒频率的把握也将影响商品的鲜活,高频次的消毒可能对一些高端水产造成影响,适应程度不好会造成死亡,需特别注意。
4、夜间养殖
夜间养殖是水产经营中的重点和难点操作时段。由于工作独立性强、夜间工作难度较大等因素,易出现设备突然跳闸或烧坏、氧气管松动脱落、水温异常、鱼跳到地面等情况,如不能及时发现解决,也将造成商品损失。
5、养殖关键点
水质:确保养殖池内水质清洁,及时换水,并对鱼池进行消毒处理。
温度:根据每种商品的特性以及季节的不同,不断调整以达合适。
密度:根据门店鱼池实际大小,合理调整鱼的密度,避免因养殖过多,导致缺氧。
含氧量:合理调整养殖池氧气,避免因氧气过大或过小造成鱼类死亡。
盐度:了解商品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特性,不断调整以达到合适。
水产的养殖要比其他生鲜商品的管理技术要求更高,需要加倍的细心和耐心来“呵护”商品,一时的疏忽和大意都将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这其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一篇文章无法概括全面,希望大家能通过不断的、系统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摸索出适合的方式,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