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白头翁栽培技术,白头翁种植前景

白头翁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一带,主要生长在田野间和荒坡。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

白头翁以前一直依赖野生资源维系市场。近年来无度开荒种地以及农田附近的除草剂危害,再加之白头翁商品的连年涨价,价格从2000年的一元涨到目前的40元,带动人们采挖的积极性,多年无度的采挖,白头翁的野生资源已经寥寥无几,野生资源在短期内难以恢复,白头翁的年需求量却以每年百吨的速度增加。因此白头翁发展人工栽培迫在眉睫。

形态特征

白头翁为毛莨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根圆锥形有纵纹,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株高10-40厘米,通常20-30厘米。基生叶4-5片,三全裂,有时为三出复叶。花单朵顶生,径约3-4厘米,萼片花瓣状,6片排成2轮,蓝紫色,外被白色柔毛;雄蕊多数,鲜黄色;花期3-5月。果期5--6月,种子成熟时密集成白色头状故名白头翁。

药材白头翁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燥的沙壤土或透气的黑壤土地块,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用化肥,一般施磷酸二铵10公斤,均匀撒到选好的地块上然后旋耕耙平,做成宽120厘米沟宽25厘米深15厘米的苗床,床面用耙子搂平搂细等待播种。

繁殖技术

种子用温水浸泡6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用湿麻袋片或纱布包上放在25--30°的温度下催芽,约5天左右有小芽刚刚露头时播种。按每亩2.5公斤种子的量,把种子均匀的播到苗床上,然后用筛子筛细土把种子盖上,一般覆土0.5厘米左右然后浇透水以利生长,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稻草、锯末等物覆盖起到保持水分的作用。

栽培管理

1、播后管理:白头翁经催芽的种子一般播后4天左右出苗,期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苗长到3叶1心时正值多雨的夏季要注意排涝,及时除草,避免草荒带来的损失,若苗子生长不旺可以每亩施尿素4公斤,施后立即浇水或选雨前施肥以免温度高引起肥害。

2、移栽:育苗当年的秋季或者次年的春季都可以移栽,也可以培育两年的大苗进行移栽。移栽田最好选择不积水的山地的阳坡,或者废弃的果园等荒地。可以按育苗床的标准做床也可以做拢,栽培的株行距一般在15厘米X15厘米,亩保苗3万株左右。移栽时如果土地干旱,需要栽后浇透水,白头翁极抗旱,所以以后无大旱的情况下基本无须浇水。

3、田间管理:白头翁耐贫瘠,管理粗放,除了除草外一般无须管理,在返青前每亩可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0公斤,以利于加快根系生长。

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

在雨季和低洼积永地块内易发生根腐病。防治方法:①移栽前将种根用生物杀菌剂泡3-5分钟后再栽植;②生长期的雨季应注意排水以防止地内积水。③发病期用50%的托布津800倍液进行浇灌。

蚜虫

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蚜虫危害,主要吸食嫩芽和嫩叶,尤以天气干旱时为严重。防治方法:在蚜虫发生期用生物杀虫剂喷杀,每周1次直至无蚜虫危害为止。

药材白头翁栽培技术

采收加工

一般移栽后二年收获,秋季在地上部分枯萎后先割去残茎,再用挖药机或者人工用镐头把根系刨出,除去泥土晒干即成成品,一般亩产干品350--420公斤以上。

白头翁种下去的当年即产种子,一般每亩产种子9公斤,第二年产种子18公斤,第二年产干根350公斤以上,按现在的市场价每公斤40元左右,每亩二年收入万元以上,还可能有不小的销售种子收入。白头翁管理粗放,占用农时少,且白头翁一般适宜在贫瘠的山地上栽培,占用资源少,适合农民发展种植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