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我们还会叫石蛙、石鸡、石蛤、坑蛙、岩蛙等。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西和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省区,是我国特产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生活环境十分独特,为山区特有的水陆两栖动物。野生的棘胸蛙终年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山溪和水潭中,远离一切污染源。其食物以摄取山林、溪水中鲜活小动物为主。在进行人工养殖棘胸蛙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棘胸蛙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才好制定合理的养殖方案。
一、栖息环境
自然状态下,棘胸蛙一般栖息于深山老林,泉水长流的山涧、山溪或溪流水谭中。其水域底质多为大小、形状不一的岩石、沙砾。溪水常年流动不枯,水质清澈,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山溪两岸则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整个环境显得清静幽深、阴凉潮湿.身临其境似有凉气袭人的感觉。据测定,这些水域多为中性水质,pH值为6.5—7.0,水温则常年维持在12℃一23℃范围内,即使高温季节,外界气温高达39℃,其水温也很少超过26℃。
二、活动特点
棘胸蛙是穴居动物,洞穴位置常选择在溪流两岸靠近水处,有时开口的一半在水而之下;洞口一般不大,进、出口合二为一,洞内极为光滑、潮湿。洞深约为25厘米,洞底略低于洞门。但洞小有突出的陆地,供接着陆栖息。棘胸蚌喜群居生活,每个洞穴少则二只,多达十几只,共处一穴。在自然状态下,大、小棘胸蛙和雌、雄棘胸蛀和睦相处,很少发生互相残杀的现象。据报道,有人曾在一个洞穴一次件地捕获十几千克还在冬眠的棘胸蛙。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密度大、饲料缺乏等原因,常会发生因争夺空间和食物而相互残杀的现象。
三、环境要求
棘胸蛙喜清静,怕噪声,畏强光,习惯昼伏夜出。白天常匿藏在洞边、草边或石缝间,很难发现其踪迹。在气候凉爽的晚上,活动频繁,常于:rI涧、溪流或两岸山坡的灌木丛中觅食、嬉戏,异常活跃。大气炎热沉闷,则蹲在潮湿的岩石上或浅流中纳凉休息。其活动范围一般不大,只限于洞穴附近的几十米空间,黎明前义各自返回洞穴。因此,捕蛇者多在傍晚持着火把进山捕捉.当棘胸蛙骤然被火把强光照耀,即呆滞不动,任人捉拿。
事实上,棘胸蚌的攀缘和跳跃能力很强.成虹的弹跳高达1米多。平时,棘胸蚌对噪音和震动非常敏感。一但遇有水蛇、老鼠等敌害生物或是人的脚步声,甚至风吹草动的响声,就迅速潜逃,立即潜人水底或逃回洞穴。
棘胸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能力,具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一般来说棘胸蛙正常活动的温度范围是12℃一30℃。生长适宜温度为16℃一20℃,合适温度为20℃一24度。冬、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含量最人、生长最快的季节。4—6月、8—9月是其繁殖的最佳时期。当水温降至8一10℃,棘胸蛙即蛰伏溪边洞边或潜入深潭底泥中,不食不动,进入冬眠。冬眠时,依靠体内积贮的脂肪供给营养,以体表皮肤“呼吸”氧气,进入冬眠的棘胸蛙对外界刺激毫无知觉反应。只有待翌年惊蛰前后,气温回升才开始陆续复苏,出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