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要想管理好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只有做到绿色防控,设施蔬菜才会越长越健康。下面一起学习一下我国北方设施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1 生态防治技术
通过温湿度调控即采用变温管理、高畦栽培、膜下微喷灌等技术措施创造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栽培蔬菜就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达到减轻病虫危害的目的。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条件下栽培蔬菜,如果室内通风不良,湿度大、棚顶滴水、叶面结露,加上适宜的温度,病害就会发生蔓延。
根据不同蔬菜对温湿度的要求及病害发生规律,合理调节温湿度可以达到减少病虫害的目的。如大棚的温湿度调控,即在早上揭帘后湿度大时通风 10~20 分钟排出棚内湿气,然后密闭棚室,使温度升高至 30~35℃。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番茄、辣椒、黄瓜等喜温蔬菜的要求,同时增加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的抗性,能抑制晚疫病、白粉病等的发生。中午时放风使温度降至 25~30℃、湿度降到 65%~70%,使棚顶无水滴、叶面无露珠,此时温度虽然有利于病害发生,但低湿度又抑制了病菌的孢子萌发。晚上,关闭大棚后湿度上升到 80%以上,但夜温降到 11~15℃,此时湿度虽然有利于病菌生长,但低温又抑制了病菌的萌发。一般蔬菜生长在变温的条件下比在恒温或高温条件下更健壮,并有利于减少呼吸消耗、积累养分。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地供水控制好湿度,如选择晴天上午浇水、浇后密闭棚室,使温度升至 35℃时适当闷棚,然后再放风排湿,使叶面无水滴。总之在低温时少灌水,控制湿度不宜过高,反之高温时又不能缺水要保持一定湿度,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
①黄瓜变温管理:在越冬黄瓜栽培过程中确定以温度管理为主线,通过变温管理可以提高黄瓜植株抗逆性,提高产量和效益。所谓变温管理,就是根据黄瓜生产的需求,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温度调控,达到提高植株抗逆性,减少病害的目的。定植后 3~5天,提高棚温,促进缓苗。温室黄瓜定植后应密闭温室不放风或少放风,以提高地温和气温,加快缓苗。白天温度控制在 25~32℃,夜间控制在 16℃以上,地温控制在 15℃以上,温度超过 32℃时适当通顶风;缓苗后,将放风口拉大,进行蹲苗。白天可将温度控制在20~25℃,前半夜温度保持在 15℃以上,后半夜降到 10~13℃。适当蹲苗可以促使根系发育,茎叶健壮,可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这阶段一般控温 10~20 天;严冬季节采用高温管理,白天棚温超过 35℃开始放风,使棚室内的温度较长时间保持在 25~35℃。白天温度高,棚内贮存热量多,有利于夜间保持一定温度。夜间温度最好保持在 13℃以上,既可控制病害的发生又能促进瓜条发育;春季随着外界气温逐渐回升,根据棚内气温的变化,放风量应逐渐加大,晴天白天保持在 28~32℃、夜间 12~16℃。此时温度若较高,特别是夜间温度高,植株有机营养消耗大,容易造成植株旺长、畸形瓜增多等情况;黄瓜结瓜期根据黄瓜的生理活动,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要进行不同的温度管理。上午是黄瓜一天中光合作用最强的阶段,温度控制在 30℃左右,下午控制在 20~25℃。前半夜为促进养分运输,温度控制在 14~16℃,后半夜为抑制呼气作用,温度控制在 11~14℃为宜。
②温室蔬菜起垄或高畦栽培,地面北高南低顺水的棚室,可降低垄高,地面平坦不顺水的棚室可适当提高垄高,一般垄或畦高 15~20厘米,这样栽植有利于耕作层通气和蔬菜根系的吸收。能加大土壤耕作层的昼夜温差,提高地温,促进壮苗和花芽分化,有效抑制蔬菜徒长,促进壮秧,达到增产目的。利于黄瓜落秧后茎蔓盘在高处减少与地面接触和浇水时被浸湿,减低茎蔓病害发生几率;对于半木质化的椒类蔬菜能增加土壤受光面积,提高地温,减少蔬菜根腐病、疫病的发生。
③温室蔬菜膜下软管微喷灌技术:利用铺在作物根系地表面的塑料薄膜下的微灌带,将水分均匀分布在根系土层内,不产生大量积水乱流现象,可大大减少棵间蒸发,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达 50%左右。随水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有利于作物均匀吸收养分和水分,进而提高了肥效的利用率。软管微喷灌技术给水时间长,速度慢,使土壤稀松,容重小,土壤孔隙适中,减轻了土壤的酸化和盐化程度,为作物正常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作物长势均衡,一致性好。有效地提高棚室内地温和气温。软管微喷灌技术给水缓慢均匀,加上地膜覆盖土壤内水分蒸发系数极小,空气相对湿度比不应用的降低 23%以上,叶面保持干燥时间长,有效地减少了各种病原菌的侵染,防止了各种病害的发生,使温室保水、保肥、施药效果好,作物供肥、供水均衡,生长整齐,可防止后期脱肥及病虫害的发生,亩增产达到 20%以上,可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收入。投资少、省时、省工。喷灌中输水管道和微喷带均使用可压成片状盘卷的薄壁塑料软管制成,是目前国内微灌产品价格最低的一种,亩投资仅 400 元左右。软管微喷灌减少了工时,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通过高温消毒、嫁接育苗、温汤浸种等农技措施防治病虫害。枯萎病生态控制可用土壤的高温消毒和嫁接育苗换根技术达到。土壤高温消毒:利用夏季休闲期,每亩用粉碎秸 500千克撒施于地面,再均匀撒施石灰氮 50~100千克或生石灰 100~200 千克,深翻、灌水、覆盖塑料膜,密闭棚室 15~20 天,地表土温达 60℃,可有效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控制枯萎病、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对枯萎病防效在 90%。
嫁接换根:用白籽南瓜做砧木对黄瓜(西瓜、香瓜)嫁接换根,可采用靠接法、插接法嫁接,有效控制黄瓜等枯萎病发生,对重茬枯萎病防效在 95%以上。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可用“温汤浸种”法有效控制。温汤浸种是一种物理消毒法,一般可先将黄瓜种子放在 55℃恒温水(简单配制方法是用两份开水对一份凉水,混合后就是 55℃左右温水)中浸泡 15 分钟左右,期间不断搅拌,然后取出再放入 30℃以下的清水中浸泡 2~4 小时,捞出控水然后催芽。通过温汤浸种可有效杀灭种子携带的各种细菌,从源头上控制住细菌性流胶病的发生。
霜霉病的生态调控可用高温闷棚技术达到。高温闷棚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是利用日光温室在密闭条件下形成高温,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也是进行温室黄瓜无公害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闷棚前一天必须浇一次水,并适当调高夜温,保持地温,尽量使地温与气温差距缩小。闷棚当日揭帘后封闭温室,不能放风,待上午 9~10时温度急剧上升时,力争迅速将室温提高到 40~50℃。在温室中部的黄瓜植株上部相当于生长点的高度,分前、中、后各挂上一只温度计,每隔 15 分钟左右观察一次,温度达到 40℃时开始计时,连闷 1.5~2 小时,此间温度不能低于 43~45℃,也不能超过47℃。温度低了效果不明显,温度高了黄瓜受高温危害。此时还要注意观察黄瓜植株表现,当室温达到 40℃以上时,生长点以下 3~4 片叶上卷,生长点斜向一侧,说明一切正常。若生长点以下叶片没有上卷现象,或发现生长点小叶萎缩,说明土壤水分或空气湿度不够,或植株不适应(根系吸收功能不佳),应及时逐渐放出热量,结束闷棚。放热一定要从顶部慢慢加大放风口,缓慢地使室温下降。
当温度超过 45℃时,不宜直接打开大风口通风,可适当结合放草苫遮荫降温。高温闷棚多杀死分散在黄瓜叶片表面的病菌孢子,而侵入叶片内的病原菌则得以生存下来。它们潜伏 2~4 天后便表现出症状,然后在寄主(黄瓜植株体)上繁殖新生孢子,继续扩散危害。所以,在霜霉病暴发时,第一次闷棚后的 4~7 天后还需要再进行一次,这样才可较彻底地铲除温室里的病原菌。
2 物理防控技术
2.1 臭氧发生器的使用
臭氧之所以能灭菌消毒,是因为臭氧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它能把有机物的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把难溶物分解为可溶物,把有害物分解为无害物,达到残留农药解毒和净化空气的目的。在臭氧还原过程中,分解出一个氧原子,氧原子在与引起温室植株病害的细菌、真菌、病毒接触后,可以氧化其细胞壁、组织蛋白、氨基酸、硫醣类或低分子量肽及不饱和脂肪酸,直至穿透细胞壁与其体内的不饱和键化合,使这类微生物、病毒的活性降低甚至死亡而杀灭病菌。每个温室用一台臭氧发生器,每台在 2000元左右。通过宋杖子镇范杖子村孙强等棚户两年的应用实践证明,青椒在生产期内基本不得灰霉病,对青椒的灰霉病防效率达到 95%以上。
2.2 频振式杀虫灯的使用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的害虫主要有鳞翅目、鞘翅目等 7 个目 20 多科 40 多种害虫,诱杀害虫的种类多、数量大,减少药剂防治的次数和用药量。试验表明,平均每天每盏灯诱杀害虫几百至几千头。据试验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的比常规管理每茬减少用药2~3 次,用药量也相应减少,有利于减轻农药对蔬菜和环境的污染,益害比低,使用成本低。普通型号的频振式杀虫灯每晚耗电 0.5 度,操作方便。使用普通型号的频振式杀虫灯只需每天早、晚关灯、开灯即可,无需加水和洗衣粉或柴油;如选用光控型频振式杀虫灯,每天早、晚自动关灯、开灯,更为方便。
每个温室用 1 盏就可以,价格在 300 元左右。
2.3 性诱剂捕虫器使用技术
由诱捕器盒、诱芯、储虫仓组成,通过释放与害虫相匹配的性诱药剂吸引害虫进而杀灭害虫,每亩用 2~3 套。在大棚内悬挂距离地面1.5~1.6 米,高度距离作物顶部 20 厘米处,一般夜持昼收,可延长使用效果。这是一种很好的物理防虫方法,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均可采用性引诱剂诱杀,防治效果不错,有效降低农药使用率。
2.4 黄蓝板使用技术
黄蓝板诱杀害虫是一种快速、简便、高效、无公害捕杀害虫技术。黄板杀虫原理是利用蚜虫、斑潜蝇、粉虱等害虫成虫对黄色敏感,具有强烈趋黄性的特点,蓝板杀虫是利用蓟马对蓝色强烈趋性的特点,两种方法都是引诱害虫扑向带有黏胶的色板上并粘在色板上,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黄蓝板具有抗日晒、持久耐用、省时省力、双面诱杀、捕杀范围广特点,是一项无污染、使用方便、诱虫效果显著的绿色环保技术。一般在温室蔬菜定植后,害虫发生之前悬挂黄蓝板为宜,越早越好。悬挂高度保持在与作物顶端 15~20 厘米高为宜,并随着作物生长高度而不断调整。100 米棚用量:预防期悬挂 20 厘米×30 厘米粘虫板 15~20片;害虫发生期悬 20 厘米×30 厘米粘虫板 40 片以上。悬挂方向以板面东西向为宜,悬挂方法可采用塑料绳或铁丝一端固定在温室顶端,另一端拴住扑虫板预留孔。当扑虫板沾满害虫后,可把害虫冲掉,重复使用。根据温室作物、虫害种类可单独使用黄板或篮板,还可以黄蓝板混合使用,防虫效果好。一般黄蓝板配比是 5∶1,还可视棚内具体情况而定。
2.5 防虫网使用技术
根据害虫的个体大小安放的不同目数的防虫网,人工形成防虫的屏障。春季气温回升后,应该在放顶风口处安放防虫网。要选用适宜的防虫网,凌源蔬菜生产以选用 15~30 目的网为宜。以能有效防止蔬菜上形体最小的主要害虫—— — 蚜虫的前提下,目数应越小越好,以利通风。防虫网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外界气温较高,棚内空气流通不畅,棚内温湿度相对升高,对蔬菜的生长发育是极为不利的,易造成烂籽、烂苗、徒长等,严重的会出现枯死。因此在生产中要注意控制棚内温湿度。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浇水次数,以湿降温。
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利用天敌和微生物及代谢物制剂等控制病虫害。目前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抗生素治虫、以抗生素治病、以生物制剂防治病毒病等病害等。如释放草蛉、瓢虫、食蚜瘿蚊防治蚜虫;释放丽蚜小峰、草蛉、瓢虫防治白粉虱;释放潜叶蝇茧蜂防治斑潜蝇;释放赤眼蜂防治棉花和甜椒、番茄上的棉铃虫、烟青虫、小菜蛾。
使用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多种虫害;浏阳霉素防治红蜘蛛,茶黄螨;农用链霉素防治青枯病;宁南霉素防治病毒病;农抗 120 防治炭疽病、枯萎病;印栋素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苦参碱、烟碱、天然除虫菊素防治菜青虫、蚜虫。
4 非激素授粉技术
采用熊蜂、蜜蜂、机械振荡器和人工对花为茄果类和瓜类蔬菜授粉,少用或不用激素蘸花、蘸果。目前这项技术在凌源地区已在使用,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推广普及。
以上就是今天北方地区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全部要点,如果您觉得还不错,欢迎分享给其他农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