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芍喜光、耐寒、怕积水、忌连作。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亳州地区亳芍种植主要集中在亳州市十 河镇 、谯东镇、十八里镇、观塘镇、沙土镇5个主要乡镇,由于亳州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十河镇中国万亩花海田集中种植亳芍约 400hm2。
1 亳芍种植现状
当地药农根据药材形态特征,将其分为线条、蒲棒、鸡爪、麻基4个品种,以线条品种为优 ,蒲棒品种的质量仅次于线条,而另一品种鸡爪因药材外在性状较差,已少有种植。亳芍原植物以异株异花传粉为主,很少结实或不结实,且存在休眠的特性,萌发困难,发芽率低,使人工栽培生产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故亳州地区的种植户主要采用分株繁殖亳芍。但是长期的无性繁殖,造成亳芍的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种植户于每年9月至10月下旬对亳芍进行采挖分株,分株时,小心挖起肉质根,轻轻清除根部的土壤,尽量不要伤根,顺自然纹理用刀劈开,每丛2~4个芽,剪除有病虫害 的 非 正 常 芽, 并用65%代森锌300倍 液 浸 种 10~15min,消毒处理后下种,种植密度:一般行距45cm,株距 35~40cm;间作时 ,行距60~70cm、株距40cm;种植45万株/hm2左右,栽后覆土。注意分株不宜过早或过晚。在栽后的第 2年开始,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把根部的土壤扒开,使根部露出一半,晾晒1周左右,使须根晒至萎蔫,并剔除须根;晾根1周后,要及时覆土压实;通过整根的亳芍根粗大,二端大小均匀;5月露出地面,当年不开花,第2年开始现蕾开花 ,栽种后4~5年采收 。生长期不宜超过6年 ,否则 淀粉容易转化,降低白芍的产量和质量。亳芍产量鲜品18750~22500kg/hm2,折干率约为 1∶3。
2 亳芍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连作导致亳芍病虫害加重
亳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而土地面积不变,连作不可避免。长期的连作带来了严重的病虫害,尤为突出的是亳芍灰霉病和叶斑病。每年 6 月连续阴雨之后,长出霉状物(病原子实体);初期亳芍叶上出现褐色斑点,茎部同时出现褐色、梭形病斑,致使茎部腐烂,植株折断,重则引起全株倒伏,8—9月 ,叶片上的斑点扩大至逐渐枯萎脱落 , 导致全株死亡。亳芍叶斑病又名轮纹病,主要危害亳芍叶片。发病初期叶正面为褐色近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大,呈同心轮纹状。病斑多时,互相连接成为大斑,使叶片枯死。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物。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严重时,致使叶片焦枯,提早落叶,植株生长势衰弱,影响产量和质量。
蛴螬,俗称地狗子,是造成亳芍产量下降的主要优势虫种。亳芍幼苗期,蛴螬主要咬食其幼苗嫩茎及近根的基部,导致地上部分枯死,成苗期地下根被蛴螬咬食成孔眼、疤痕。同时,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发生,6月中下旬是蛴螬危害的高峰期,极大地影响了亳芍的产量和质量。
2.2 长期无性繁殖导致亳芍品种退化,抗病虫害能力下降
由于长期无性繁殖,亳芍的抗病虫害能力及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下降,遇到高温高湿天气或不当的栽培措施,极易产生生理性病害,产生黄叶,出现早衰。亳芍生长年限长,土地不能每年翻耕,因而栽植前整地非常重要,要求精耕细作。尽可能的轮作或下种前深翻土地,将表层翻入下层,以减轻来年发病。
2.3 亳芍的栽培种质混杂 ,种植不规范 ,市场上升空间有限
亳州地区种植的亳芍主要是线条、蒲棒2个品种,也有部分药农种植麻基,甚至3个品种相互混种。近年来,部分药农把不到年份的亳芍起挖,导致芍药苷的含量达不到国家药典规定的不低于 1.6%的标准。此外,亳芍行情近年来一直保持在最高不超过15元/kg,而且大货销售迟缓,药农种植亏本,种植面积大幅度萎缩。
以上就是亳州市亳芍种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种植毫芍的农民朋友都可以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