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副鳅形态特征及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大鳞副鳅又可以称为台湾泥鳅,属于鳅科条鳅亚科副鳅属,前段略为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形,尾柄有皮质隆起而与尾鳍相连,头部稍侧扁,眼小,上侧位,无眼下棘,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大鳞副鳅引进大陆养殖已有多年历史,技术已趋成熟,在2017年5-10月份,光泽县山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鸾凤乡高源村泥鳅养殖基地开展了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示范,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大鳞副鳅形态特征及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1、池塘准备

   泥鳅养殖基地选址建在鸾凤乡高源村徐源小组,该地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池塘进排水方便、黏土土壤富含腐殖质,阳光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

   (1)池塘设计

   池塘由水稻田改建而成,一侧为进水渠,另一侧为排水渠兼防洪沟。池塘总面积 37 亩,池深约 200 cm,水位最深可达 150 cm,塘埂上宽约 100 cm,便于饲养人员推斗车作业,下宽约 500 cm。池底进水口底泥厚约10 cm,进、排水口呈对角布设,池塘进水口高出最高水面 20 cm,并安装 80 目的过滤网,防止杂鱼、敌害生物及鱼卵虫卵的进入。排水口安装防逃设施,防止排水时跑鱼。池中设有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鱼溜四周以砖石砌成,水泥抹面。池塘四周插好 20 目左右、围网高度 60-80 cm 的围网网布,防范蛇、鼠、蛙等地面天敌的入侵,同时在四周及上空架好天网,防止白鹭、夜鹭等鸟类对泥鳅的侵害。

   (2)池塘消整

   苗种放养前两周,清整鳅池,翻耕池底淤泥,然后用生石灰清塘。具体操作为:在水深 10 cm 时施用100 g/m 2 的生石灰,将生石灰兑水化浆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

   (3)培水育饵

   清塘一周后,加水至 40 cm,然后施入基肥。基肥用充分发酵腐熟的鸡粪 300 g/m 2 ,以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鳅苗在下塘后提供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

大鳞副鳅形态特征及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4)增氧设备安装

   4-6 亩的池塘配 1.5 KW(380 V)叶轮式增氧机一台;6-8亩池塘配 2.2 KW(380 V)叶轮式增氧机一台;安装匹配微孔增氧机若干,每亩水面配置功率 0.15-0.2 KW;微孔增氧机安装工艺:罗茨鼓风机接储气缓冲装置,接主管(PVC),接支管,接曝气盘(¤80 cm),每亩设置曝气盘 4-5 个。

   2、饲养管理

   (1)苗种放养

   选购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害的鳅苗水花,放苗时间分别为5 月 3 日、6 日、10 日,放苗前需经过缓苗处理,将鳅苗放入 3% 的食盐水容器中药浴 5-10 min 后缓慢入池。放苗15天后,套养白鲢夏花 15-30 尾 / 亩、花鲢夏花10-20 尾 / 亩,用以调节水质,防止蓝藻爆发。

   (2)饲料投喂

   水花下塘后即可摄食到轮虫等优质饵料生物,3-4 天后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水花到寸苗阶段投喂开口粉料,寸苗到 7 cm 阶段投喂破碎料,7-10 cm 阶段投喂膨化稚鳅料,10 cm 以上的泥鳅投喂膨化小鳅料,15 cm 以上投喂成鳅料。饲料投喂根据“四定”、“四看”的原则,早晨太阳刚出来、下午太阳落山及20 : 00-21 : 00 时为泥鳅摄食高峰,投喂量可据此规律适当倾斜。水花培育期每天投喂 6 次,寸苗至 10 cm 阶段每天投喂 4次,10 cm 以上每天投喂 2-3 次,水花阶段日投饵量为体重的8%-10%,寸苗至 10 cm 阶段日投饵量为体重的 3%-5%,10 cm以上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2%。

大鳞副鳅形态特征及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3)水质管理

   苗期水深保持在 40-50 cm,适当培肥水质、增加饵料生物;中、后期尽量加高水位到 120-150 cm,保证水体肥、活、嫩、爽。具体操作为:尽量保持适量的微流水;勤开增氧机;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改底活水。

   (4)病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春季适时以0.7 mg/L 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 : 2)全池泼洒,以防车轮虫等寄生虫的侵袭;夏季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搭凉棚、移栽水花生、轮叶黑藻等),以防细菌性疾病;秋季注重底质调控 ( 如臭氧改底片、地衣芽孢杆菌等 ) ,预防泥鳅的肝胆疾病(饲料添加保肝护胆剂);冬季掌握市场行情,及时捕捞上市,缓解存塘压力并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关于大鳞副鳅养殖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