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地区有悠久的牡丹栽培历史,由于夏天气温偏高及干旱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地块的油用牡丹叶片受强光照射发生日光灼伤,部分地块叶片受日光灼伤的植株高达100%,导致叶片损伤并提早干枯,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造成结籽产量下降,影响来年花芽的形成。本文对高原地区油用牡丹叶片日灼伤的识别及危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种植者参考。
1 临夏地区自然环境概述
临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山谷多,平地少,平均海拔2000m,属于高原地区,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平川温和,年均气温6.3 ℃,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零下27.8℃;年均降雨量537mm,蒸发量1198~1745mm;年均日照时数2572.3h;无霜期137d。春季低温干旱少雨。
2 油用牡丹叶片灼伤的识别及危害
植株正对太阳的叶片先受害,多表现为叶片叶尖、叶缘部分叶质泛黄、变褐微卷,重者叶尖枯焦卷缩,由黄变褐干枯坏死;受害叶片灼伤部位初期呈黄白色失水斑,逐渐转为黄褐色,严重时灼伤斑块相连,出现赤色烘斑,继续发展到整个叶片焦黄枯死。叶片日灼伤严重影响油用牡丹植株的光合作用,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造成当年结籽产量及品质的下降,不利于来年花芽的形成。
3 油用牡丹叶片灼伤的原因
3.1早春气候不稳定
临夏地区早春的低温对油用牡丹叶片、花蕾容易造成冻伤,加之春季干旱少雨引起的缺水,使初展叶片极易被日光灼伤。
3.2砂砾化的土壤
砂砾化重的牡丹地块,水肥不易储留容易流失,导致土壤容易干燥,造成油用牡丹生长不良。在干旱炎热的夏季,砂砾化土壤地表温度升高快,植株水分蒸腾作用加大,叶片水分大量损失,从而引起叶片尖端及边缘的干枯。
3.3偏碱性的土壤
有盐碱析出的土壤田种植油用牡丹,不利于植株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造成植株营养物质的失调。夏季高温日照强烈,更加剧了植物体内水分和养分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叶片容易出现干尖、干边现象,严重时整株叶片枯萎变干。
3.4缺肥瘠薄的土壤
在肥力较差的荒滩和山坡地里,牡丹植株生长细弱,叶片质薄色淡,抵抗能力下降,在烈日的灼烤下,很易发生叶片干尖、干边现象的出现。
3.5板结不透气的土壤
常年不翻耕的牡丹地块,土壤容易板结,造成水分、养分和空气的流通与转换均受到影响,强光高温下由于水分过度蒸发,根系不能及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及养分,而叶尖、叶边处于叶片的顶端和边缘,致使受日灼的危害加重。
3.6秋季较晚栽植
秋季牡丹栽植过晚,由于气温下降,根部不能在土壤封冻前生出新的须根,第二年春天油用牡丹开始发芽生长,而根部不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养分,在晴热干旱的夏季极易出现枝叶缺水,容易引起叶片受到日灼的危害。
4 预防措施
4.1改善土壤环境条件
盐碱地栽植油用牡丹要多施有机肥,一般在树冠外缘的地下,离中干80cm 左右向外挖3~5条放射状,深20~40cm,宽30cm 左右的沟,沟内施腐熟的有机肥30~50kg,施入肥料后要和土充分搅拌,有条件的覆土后浇水;沙地栽植油用牡丹时结合施肥应加入适量的黏土,在挖穴栽植时每株坑穴加入50~100kg粘土;土层较硬板结严重的地块应深翻,使土壤的通透性不断改善,结合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4.2改善栽植管理模式
适时栽植,特别是秋季要适当早植,利于油用牡丹新毛根的形成;提倡林下间作套种,与生长习性相似的树种间作套种,“上乔下灌”,形成混交林,利于植株生长和遮荫,对于病害也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干旱时应及时浇水,特别是对保水力差的土壤及时浇水;炎夏之前,对新栽植苗及弱苗可用遮阳网遮荫保护,避免强光直射。
4.3注意病虫害防治
牡丹开花之前,预防叶部病害的发生,可喷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67%浓度的溶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0.125%浓度的溶液,并加入0.3%的磷酸二氢钾,对瘠薄的土壤还可再加入0.2%的尿素,15~20d喷1次,一直喷施到7月底,能保护并复壮叶片功能。
以上就是甘肃地区油用牡丹叶片灼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欢迎各位有需要的农民朋友来惠农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