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农民发现自己种下的玉米总是不发苗或者是发零星几根苗,这种情况下不仅耽误了农民移栽又给农民造成了经济损失。那么玉米播种后不发苗或发苗率低的原因是啥呢?农民又该怎么做才能减少经济损失。
一、玉米出苗障碍的主要原因
1、种子质量问题。影响玉米出苗障碍的种子质量问题主要有发芽率较低、发芽势较弱两种情况。主要原因包括:种子脱水阶段遭受霜冻、储存超期、霉变、种子受虫蛀;种子处理、加工、播种过程中造成机械损伤;种子未经筛选分级导致大小不一;混有部分过期陈种等。
2、肥料烧种。近几年来当地玉米种植过程中施用高氮缓控化肥做底肥,在生长期免追肥的施肥模式被广泛应用在种植业。该施肥技术要求底肥侧方深施并隔离10cm以上,但因为操作不规范或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地块种肥隔离间距不足造成烧种,从而导致玉米出苗障碍。
3、药害影响。在药剂拌种或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时,有些药剂使用过量会造成种子不发芽或幼芽生长受到抑制、弯曲畸形、顶不出土。如用毒死蜱拌种或包衣用药量 (有效成分) 在0.28 g/kg以上,用戊唑醇拌种或包衣用药量 (有效成分) 在0.06 g/kg以上,均会造成玉米出苗率降低或弱苗、畸形苗较多,在低温天气时药害尤为严重。
4、地温过低。播种过早地温过低会大幅度延长玉米的发芽时间,造成坏种,也易侵染病害和受到害虫为害从而引起缺苗及畸形苗。
5、土壤墒情问题。土壤相对含水量65%~75%是玉米播种最适合的土壤墒情。土壤过干或墒情较差都会出现种子不发芽、发芽率较低、出苗不整齐现象;土壤过湿会造成种子呼吸较差且易受病菌侵袭导致种子腐烂而出现缺苗。
6、病虫害影响。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可在土中取食种子及幼苗造成缺苗、死苗等。种子发芽期及出苗后在低温高湿条件下不抗病的品种易遭受病菌侵袭而出现弱苗甚至死苗。
7、播种质量差。播种过深造成种子出土困难而播种过浅或播后镇压不好也会影响种子发芽,种肥如果隔离不好易引起烧种,播种机下籽不畅也会造成空穴率过高而缺苗。
8、除草剂影响。使用除草剂特别是苗前除草剂方法不当会造成出苗障碍,主要有出苗率过低、抑制生长、畸形苗增多等症状。苗前除草剂药害的主要原因有:施药过晚玉米发芽后或出苗时才喷施苗前除草剂;用药量过大或喷药不均造成局部药量过大造成药害,沙土地或土壤湿度大时药害尤为严重;播种深度较浅覆土厚度小于3 cm,造成玉米发芽时接触到除草剂而产生药害;低温引起除草剂药害,苗前喷施烟嘧磺隆,在施药后遇到低于10℃并持续2 d的情况下即可出现药害。
二、解决措施
1、预防措施
(1)选用合格种子。GB 4401.1-2008规定玉米大田用种杂交种发芽率应在85%以上;纯度单交种不低于96.0%、双交和三交种不低于95.0%、净度不得低于98%、水分不高于13%。单粒播种的种子发芽率必须在92%以上但是最好在95%以上。购买时注意查看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号、种子合格证等证件是否齐全。同时注意观察种子是否有霉变、虫蛀、颜色变暗等情况来判断种子的干湿度。
(2)做好种子处理。玉米种子处理有晒种、种子筛选和种子包衣这三个环节。晒种选晴天晒2~3 d可提高发芽率、提早出苗、减轻丝黑穗病。种子筛选主要是用手工把种子中破损、瘪粒、病斑、虫蛀粒去除,过大、过小粒可选出单独播种。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止地下病害虫、提高壮苗率,种衣剂可选瑞胜 (70%噻嗪酮种子处理可分散剂) +满适金 (2.5%咯菌腈+1%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 或其他产品。
(3)适时播种正确操作。玉米种植要求在5~10 cm地温达到8℃~10℃、土壤相对含水量达65%~70%时方可播种。播种要求深度适宜、深浅一致、覆土薄厚均匀严密、播后适时镇压。适宜的播种深度一般在4~6 cm、盖种覆土厚度为3~5 cm。在播种和覆土时黏土地宜浅宜薄、壤土地适中、沙土地宜深宜厚;土壤湿度大时宜浅宜薄而干旱时宜深宜厚。一次施肥模式种子与高氮缓控化肥隔离必须做到10 cm以上,底肥追肥模式种肥隔离5cm以上。
(4)使用杀虫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在用杀虫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的基础上,使用5%辛硫磷颗粒剂2.5~3 kg/亩加入肥料中防治地下害虫。
(5)科学使用除草剂。苗前除草剂应在播种后3 d内喷药,按照建议用量和使用方法严格操作并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沙土地建议避免使用苗前除草剂。
2、补救措施
(1)查田补苗。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查田补苗并对不能恢复正常的弱苗、畸形苗也要拔除补栽补种,对能够恢复正常的弱苗、畸形苗喷施生长调节剂等方法进行补救。遵循“七成壮苗不毁种、八成壮苗不补种、九成壮苗不补栽”的原则及早补种并且补种时要浸种、催芽,在墒情不好时还要进行坐水种。补栽苗要在阴雨天或下午进行并且要带土移栽栽后及时浇水。
(2)及时毁种。如果保苗率不足70%或玉米苗整齐度太差、不能恢复正常的弱苗畸形苗太多建议及时毁种。
只有解决玉米出苗障碍的问题才能减少农民的损失提高种苗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