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业发展迅速,奶牛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牛奶及奶制品的需求。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前常见的疾病有复发趋势,比如说奶牛常见传染病布鲁氏杆菌病,严重威胁着奶牛和奶制品的发展。
1 病原
(1)布鲁氏杆菌是布氏杆菌病的病原,属革兰氏阴性细菌,外形呈现短小的球状、球形或者杆状。
(2)布鲁氏杆菌不具备鞭毛和芽孢,通常寄生在牛的细胞内。
(3)布氏杆菌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但抵抗湿热的能力不强,对于消毒剂非常敏感。
2 流行情况
(1)布氏杆菌病波及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其中羊、牛、猪及人类表现出的易感性是最强的。
(2)布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同时奶牛接触了带菌动物的皮肤黏膜、排泄物、分泌物或者流产物后,也会感染布氏杆菌病。
(3)奶牛接触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或器具,会间接感染布氏杆菌病。
(4)人类感染布氏杆菌病且发病率较高的地区是在比较集中的牛羊放牧区。
3 临床症状
(1)母牛感染布氏杆菌病后,妊娠期发生流产。
(2)患病母牛的乳房肿大,乳汁大多呈现初乳的状态,通常会产出死胎、弱胎及木乃伊胎,而且还会引发慢性子宫内膜炎。
(3)公牛感染布氏杆菌病的主要病症是睾丸炎及附睾炎,膝关节和腕关节等部位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关节炎、滑液囊炎,表现出跛行状态比较严重,行走不便。
4 防控要点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举办专业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布氏杆菌病的宣传;兽医、饲养员、挤奶工等人员要注意自我防范,如果发现饲养者感染布氏杆菌病,则要及时隔离治疗;加强推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思想,确保在实际生产中将有效的防疫措施落实到位。
(2)科学养殖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禁止从疫区或是发病牛群中引种;引种后要先将奶牛隔离养殖一段时间,确定没有感染疾病后在合群养殖;定期对饲养牛群进行布氏杆菌病的相关检疫;对于没有饲养价值的牛,要进行淘汰处理;科学搭配奶牛采食饲料,保证奶牛摄入的营养均衡。
(3)加强免疫
通过免疫接种的方式预防布氏杆病的发生,比如说采用弱毒活疫苗预防布氏杆菌病,具体免疫接种情况如下:
流产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用于处女犊牛,在犊牛6-8月龄时免疫一次,颈部皮下注射5mL,免疫期7a;公牛、成年母牛和孕牛均不宜使用。
布氏杆菌羊型5号陈干弱毒菌苗:用于3-8月龄的犊牛,皮下注射免疫期1a;公牛、成年母牛和孕牛均不宜使用。
布氏杆菌猪型2号冻干弱毒菌苗:皮下注射、气雾吸入和口服接种,免疫期2a以上;公、母牛均可用,孕牛不可用。
关于奶牛布氏杆菌病防治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