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863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是由专家选育而成的规格大、抗逆性强河蟹新品种,目前,有研发团队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的“863”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创建了“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大规格蟹品质控制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其养殖生产情况总结如下。

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863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一、养殖条件

  1.池塘条件

  养殖场位于苏州阳澄湖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蟹池10~12亩/口,长方形、池深1.8米,共12口塘,养殖水面合计111亩,按高位进水、低位排水原则建有独立进、排水系统,生态沟渠。

  2.水源水质、底质

  水源要充足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的要求。河蟹池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的要求。底质为沙质土,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

  3.蟹池护坡建造

  池塘坡面按1∶(3~4)比例平整后用土工膜覆盖坡土,随后添加一层用40目聚氯乙烯网布作为外层护坡材料,网片两端用土将上缘埋入土中,以防滑落,确保网片、土工膜与坡面紧贴(见彩中插2)。

  4.防逃设施

  塘埂四周用60厘米以上高的塑料板作防逃设施,埋入土中10~20厘米。

  5.增氧设施

  每10亩池塘配备3~5千瓦增氧旋涡风机以及一套沿池塘东西走向“非”字形布局的微孔底增氧系统。

  6. 料台设置

  饲料台用金属框架搭配网片,表层系塑料空瓶,分别在每口池塘中间布设1个、池塘边角设2~3个投饲观测点。

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863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二、养殖方法与质量控制

  1.蟹种放养前准备

  (1)池塘清整消毒:冬季进行池塘清整,抽干池水,冻晒30天后清除多余淤泥,检查防逃设施并维修受损部分,加固池埂。池塘清整后,用生石灰75~100千克/亩湿法消毒加水化浆,随后向池中均匀遍洒,或干撒漂白粉35千克/亩。

  (2)水草栽种:水草栽种适宜时间为2-3月,种植水草前1天水位降低至10厘米左右,使用磷酸二氢钠5千克/亩和碳酸氢铵1千克/亩肥水,压土种植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黄丝草),株间距1.5~2.5 米,并视情况间插栽苦草或轮叶黑藻,使水草覆盖率占全池总面积的60%~70%。

  (3)水草管理:依据水草长势,施腐熟的水产专用有机粪肥50千克/亩,使其发稞扎根,随着草体长大,适时使用含有小球藻的培藻液再次肥水。夏季视水草长势,割除过密的草头及部分区域的水草,以防水草过密腐烂坏水。养殖中后期随着河蟹的大量摄食产生较多的残饵和粪便供应肥力,依据水草长势,定期泼洒固根肥和叶肥。

  2.河蟹选苗放苗

  (1)扣蟹来源:扣蟹为自行培育的中华绒螯蟹“诺亚 1 号”苗种,以未早熟、未断肢、底板干净、翻身灵敏、体质健壮、打样看内部以饱满为优。要求规格相对统一。

  (2)放养规格与时间:3月底前完成扣蟹放养,放养规格为100~120只/千克。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800只/亩,采用一次放足。蟹种放养前用6~8毫克/升的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10~15分钟,以杀灭体表细菌及寄生虫。

  3.套养品种及数量

  蟹种入池后的5月下旬至6 月上旬,每亩放养全长 5~8 厘米的翘嘴鳜 5~10尾,利用翘嘴鳜终生以捕捉活鱼(虾)为饵的食性,让其担当“清野”重任。同时,5-6月,每亩可放养抱卵青虾0.1~0.2千克。

  4.水质管理

  (1)水质要求:水质要做到“清、新、嫩、爽”,一般水色为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控制在30~50厘米。

  (2)水质调节:3-5月蟹种放养后早期,水深应在0.6~0.8米,6-8月水深1.2~1.5米,9-11 月水深 1.0~1.2 米。应做到每 5~7 天注水1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5~10厘米,老水排入生态沟渠。在全池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排放量。在高温的20:00-翌日8:00开增氧机,阴天全天开机,每半个月使用光合细菌或EM菌1次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863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5.饲养管理

  (1)饲料种类:主要为小杂鱼、河蚌等动物性饲料。豆饼、花生饼、玉米、小麦、地瓜、土豆、南瓜、各种水草等植物性饲料及全价配合饲料。

  (2)饲料投喂: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投喂。每天傍晚投饲一次,全池投喂,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不腐烂变质。日投饵量按3-4月为存塘蟹体重的1%左右,5-6月为3%~5%,7-10月为5%~10%。实际投喂量根据季节、天气、水色、摄食情况酌情增减,一般以投喂后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

  (3)投放螺蛳:清明前,投放螺蛳200~250千克/亩,在 7-8 月,再补放螺蛳 200~250 千克/亩。一次投放量不能过多,否则易造成池水缺氧并与河蟹争夺饲料。

  (4)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变化,检查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的活动、蜕壳、摄食情况,检修养殖设施,观察并驱除敌害。

  6. 疾病防治措施

  始终保持养殖水体“肥、活、嫩、爽”的良好状态,就可达到预防蟹病发生;发现病蟹、死蟹及时捞出,检查病因、死因,对症下药,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7.捕捞上市

  河蟹的捕捞一般自9月下旬开始,在池塘中设置地笼、蟹笼进行诱捕,也可在池埂上人工徒手捕捉,最后干塘起捕。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2016年至2017年间,111亩的养殖基地全年共投喂小杂鱼20.53万元,颗粒饲料、小麦、麦麸、玉米等饲料计6.665万元,螺蛳4.995万元,塘租费16.65万元,苗种成本11.1万元,水草、微生态制剂及肥料11.1万元,水电费 13.32 万元,职工及临时工工资 48.3 万元,共投入成本132.66万元,亩均成本11951.351元。

  2017年,收获成蟹11284.9千克,平均雄蟹规格276.66克/只,平均雌蟹规格203.17克/只,亩产量101.66千克。采用阳澄湖大闸蟹品牌销售,确保只只河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且规格大,平均售价 300 元/千克,河蟹销售收入338.55万元,青虾、鳜鱼收入4.6万元,总收入343.15万元,亩产值30914.41元。按实际收入计算 效 益 , 总效益为210.49万元 , 亩均效益18963.06元。

  河蟹捕捞结束后,排干池水,排水时对养殖尾水排放进行监测,监测点设在尾水排放口,总氮2.9毫克/升、总磷0.36毫克/升、氨氮0.82毫克/升、化学耗氧量11.4毫克/升。监测数据表明养殖尾水符合《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DB32/T 1705-2018)的规定达到二级以上排放标准。此外,将水草集中捞出堆肥无公害处理。

  四、小结

  1.亩放800只扣蟹,收获约600只成蟹,亩产值3万元的“863”模式培养大规格、高品质的品牌蟹,是值得复制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

  2.减少河蟹放养量后,坚持增加投喂冰鲜小杂鱼等动物性饵料培育大规格、高品质的优质蟹。整个养殖季节采用:“精、粗、荤”搭配,以“荤”为主。更重要的是坚持以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为主,苦草、轮叶黑藻为辅的“2+2”复合型水草种植模式,是生产“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生态蟹的关键。

  3.根据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颁布实施的《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DB32/T 1705-2018)的规定,本试验对原有的排水沟进行了改造,设计建造面积占比达8.5%的生态沟渠,要求建筑坡比大于1∶2.5缓坡,有效沉淀深度1.5米以上,沟壁以用改良式植生型仿生砌块砌筑为宜,夏季在沟中沿水流方向梯级布置水花生、浮床空心菜等,水生植物覆盖率达38%。秋冬季收获河蟹后排空沟水,使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清除沟中沉淀物和死亡的植物,收集堆肥处理后用于农业作物栽培,建立河蟹生态循环养殖技术。

  4.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与品牌化系统构建,涵盖了产地安全管理、投入品管理、养殖操作管理与包装储运销售管理等4个关键控制点。因此,开展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相关的生态养殖技术、包装储运管理等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打造品牌影响力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江苏省现代渔业(河蟹)产业技术体系河蟹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创新团队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以上内容转载自头条号吉山花瑶,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