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安徽省水果产业发展到了供需基本平衡的新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机遇伴随着风险,因为为了促进安徽省水果产业健康发展,对部分水果主产市、县水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问卷调研,将这些问题汇总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具体如下。
1 安徽省水果生产现状
1.1 面积与产量
根据统计年报,2017年全省园林水果面积达14.21 万 hm 2 ,总产 323.35 万t;苹果 1.36 万 hm 2 ,产量 37.87 万 t;柑桔 0.34 万 hm 2 ,产量2.64万t;葡萄2.19万hm 2 ,产量50.75万t;桃5.75万hm 2 ,产量 110.68 万 t;全省瓜果面积总计 33.71 万 hm 2 ,总产达1077.94万t,面积与总产均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安徽省水果产生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受全国大市场的影响,常规水果的供应量已接近饱和。
1.2 主要特点
1.2.1 应时鲜果发展较快
2011年以来全省梨、苹果、柑桔等传统水果面积稳定略减,但应时鲜果发展较快,主要品种有葡萄、桃、石榴、猕猴桃等。其中,六安市发展最快,应时鲜果地域优势明显,与休闲农业结合紧密,效益提升快,受国内及国际市场冲击较小。
1.2.2 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大苗建园、设施栽培、简化修剪、避雨栽培、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适用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而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水果业经营效益。
1.2.3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合理利用了自然资源,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了农旅融合发展,瓜果采摘园、水果观光园等蓬勃兴起,促进了旅游生态文明建设。
2 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不配套
全省多数山地果园道路、排灌等基础设施陈旧、不配套;果园灌排设施配套设施更少,预计不到3%;水果冷链、贮藏、加工装备不配套,运输、贮藏和加工能力有限。
2.2 技术应用不到位
部分新型经营主体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新技术应用投入少;设施设备不配套,建园质量不高,成本和效益偏低;从事水果技术研究、推广人员有限,技术力量薄弱。
2.3 产业发展风险高
相对而言,水果业属技术、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技术风险;在当前水果供应趋于饱和、且劳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盲目发展风险较大;部分企业或大户种植时缺少科学规划,发展规模过大,品种选择或搭配不当,导致经营风险加大。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水果示范园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水果优势区域的投入,加强果园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果示范园创建,打造精品示范园区,创建水肥一体、设施配套的生态果园;示范园应建管结合,充分发挥其示范、培训、引领作用,持续推动水果业发展。
3.2 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品种信息的采集、分析、预测,为政府决策和市场经营主体提供行业发展参考信息;强化技术的组装配套,加强技术的培训指导,提升果业生产加工的技术水平;开展优惠贷款和政策保险服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3 加强监管
加强果树种苗管理,实行果树品种登记备案制度,规范种苗市场管理;加强水果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企业诚信意识,确保食用安全。
3.4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3.4.1 科研创新
科研机构在品种引进与选育、无毒苗木生产、土壤管理与施肥设计、配套机械设备引进研发上加强创新,集成配套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简易化技术模式。
3.4.2 企业创新
企业要在经营模式上创新,实现商品生产、休闲旅游、保健养老多功能结合,培育品牌,形成特色,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4.3 技术推广创新
农业部门要针对经营主体的变化,在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上创新,增强技术指导的准确性、针对性,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公司、大户或协会等新型经营主体兼职,开展有偿技术服务。
关于安徽省水果发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