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卡怎么种植?玛卡高效种植技术

玛卡怎么种?玛卡对人体有一定的帮助,很多人也都需要这项药材。现在有很多农民朋友也把种植前景瞄准这个项目,下面和惠农网小编一起学习一下玛卡的栽培技术。

玛卡怎么种植?玛卡高效种植技术

一、生物特性

玛卡(Lepidium meyenii Walp.)又称玛卡、马卡,英文俗称MACA,为十字花科独行菜属两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分为地下萝卜状或倒圆锥形肉质根茎,长约10-14cm,直径约3-5cm,根据颜色不同可分为白、黑、红、黄等多个类型。叶片绿色,为羽状复叶,基生于根茎,匍匐于地面,叶片数为20-50,叶片长8-12cm,宽0.4-0.8cm。玛卡一般第一年为营养生长期,第二年才开花结籽,花期3-6月份,为总状花序。

二、发展前景

玛卡不仅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也是具有多种神奇功效的药草,据现代科学研究,玛卡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多种维生素等,此外,玛卡还含有具有特殊功效的天然活性成分玛卡烯、玛卡酰胺、芥子油、生物碱、矿物质微量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改善性功能、调节内分泌、抗疲劳、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药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提高和治疗性功能、改善更年期综合症、治疗贫血、增强体力、降血脂等。

由于玛卡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功能功效,使其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在玛卡开发领域,市场上多利用玛卡“药膳两用”的性质开发各种各样的保健食品与营养补充剂,在国际上具有良好地市场前景。

三、环境气候因素

玛卡原产于海拔3500-4500米的南美安第斯山区,主要分布在秘鲁中部。通过引种试验表明,云南省西北地区、滇东部分高寒冷凉地区较适宜玛卡种植,选择种植区域时其环境要求该区域土壤、灌溉水源、空气质量等应符合中药材GAP要求。其具体要求如下:

1、温度

玛卡对气候要求比较严格,年平均气温5-10,9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18℃,玛卡生长适宜于冷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环境,在云南种植适宜海拔2800-3500米,若海拔下降、气温过高,玛卡植株呼吸强度大、养分消耗多,积累不足,块根不能膨大,影响产量,同时病虫害增多。

2、水分

玛卡生长发育需要较湿润的环境,年降水量应在800-1000mm,空气相对湿度在60-80%,7-11月份土壤含水量20-30%,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影响玛卡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产量,但水分过多,也容易引起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3、光照

玛卡为喜强光照植物,要尽量栽培在阳坡上,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玛卡产量低、质量差。试验研究表明,在70%遮阴条件下,玛卡植株逐渐死亡。

4、土壤

要求微酸性砂质土壤,土质疏松,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较好。最好选择排水良好、坡度小、土壤肥沃的地块。

四、移栽

一般玛卡育苗由公司统一工厂化育苗,农户在领取玛卡种苗以后不要直接移栽,一般要进行一周左右时间的炼苗,炼苗主要注意以下事项:

1、苗盘摆放

种植农户领回苗以后,要摆放在管理方便的菜园或田间,要求摆放在土表,不要悬空放置,也不能置于水泥地面,如果放置在水泥地面,下面要平铺一层山基土或细碎原土,以保持水分。玛卡幼苗不宜摆放在全阴环境,要有充分的光照,促进叶片健壮,能够较快适应大田环境。

2、水分管理

炼苗期间要注意适时浇水,适当控制苗盘水分,促进根的生长。移栽前2-3天快开始控制水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有利于移栽时进行分株。

3、剔除病株

检查苗盘内的玛卡苗有无病株,如发现病株应及时剔除防止传染给其它健苗、壮苗,造成损失。

玛卡怎么种植?玛卡高效种植技术

五、栽培技术

经多年研究表明,影响玛卡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肥料、管理、水分四个方面,而管理好坏是提高玛卡产量的最关键因素。

1、选地整地

首先选择在海边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土地相对平整,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土质通透性好,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植物(如蔓菁、萝卜、油菜、玛卡等)的耕地作为种植地。

在种植前翻犁两次,使土壤充分暴晒,风化细碎,第一次翻犁时清除杂草、秸秆,有条件时将秸秆、杂草烧成火土。第二次犁地时每亩施农家肥3000-4000千克,翻埋入土中,但不宜过深,玛卡吸收养分区域一般在20-30cm土层,结合施肥作高厢,作厢要充分利用机械,坚持有利于机械操作和前后茬的种植,提高基本苗指数。一般种植单垄双行、宽厢多行,厢宽60-100cm,沟宽30cm,厢面高度20cm,一般根据机械和种植前后确定厢面宽度,做成向阳畦。

2、移栽定植

(1)移栽时间  

移栽定植的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苗龄在50-70天,叶片数6-8片时适宜移栽。具体选择要根据降雨迟早、水源条件而定,水源条件差的地方要选择在阴雨天进行,低海拔的地区不宜移栽过早,有水源条件的要浇足定根水。

(2)移栽方法   

定植采用挖塘移栽每塘一株,移栽时根要平直不能弯曲,苗要露出土层,不能将生长点埋入土中。

注意:经试验研究表明,玛卡种植后的两个半月是玛卡玛卡地上部分生长速度最快,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同时也是雨热条件富集的时期,如果管理不到位,玛卡地上部分生长不足,干物质积累不足,直接影响玛卡地上部分营养向根茎的转换能力,因此,这一时期管理的好坏是玛卡高产的关键。

3、间苗、补苗

玛卡定植后7-15天及时检查,对每塘多于1苗的进行间苗,只留1苗。若发现死苗、病苗、弱苗及时拔除,并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补苗,保证每亩的基本苗数。要求15天内完成间苗、补苗工作。

4、中耕除草、追肥

(1)中耕除草

玛卡生长高峰期,也是杂草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杂草不仅争夺玛卡的养分,而且是病虫害的温床,因此必须做到除小、除早、除净,防止杂草丛生。玛卡根入土较浅,中耕宜浅不宜深,铲除沟内杂草,拔除厢面杂草,除草时应小心,接近玛卡根部的杂草应一手按住玛卡苗,另一手轻轻将杂草拔除,不要伤及玛卡根。一般除草3-4次,采用人工拔草方式。禁止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剂。

(2)追肥

追肥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要求追肥不少于3次,以促进幼苗植株健壮,减少病虫危害,同时进行叶面喷施,连续喷施2-3次。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每次追施肥。

5、排灌

栽种后如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早晚各浇一次,连续5-6天,直至玛卡苗完全返青成活。雨季及时将田内积水排除,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玛卡作为块根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微量元素是单一的,如果连作后土壤养分和微量元素朝一个方向吸收,致使土壤营养元素缺失,玛卡自身的抗逆性、抗病性减弱。因连作病虫害病原仍保留在土壤中,导致连作玛卡的病虫害严重,产量品质下降。实行轮作有利于玛卡生长环境的改善,抗病抗逆性增强。轮作期一般为2-3年,轮作不宜与十字花科植物,最好与豆类、玉米及麦类作物轮作,其次与马铃薯及中药材轮作。

六、病虫害

玛卡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好农业防治,重视育苗阶段的消毒处理。清洁田园,减少越冬虫害和病原。

1、病害

玛卡主要的病害是立枯病、根腐病。

(1)立枯病  

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即在距离表土层3-5cm的干湿土交界处,病菌侵入后,感病部位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焉,夜间恢复,发病部位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

防治方法:①做好育苗基质和苗床的消毒处理。②认真选种和种子处理,要选用无病的种子育苗,在播种前用药剂进行消毒处理。③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注意排水,避免苗床湿度过大,尤其是低凹易涝地块要注意排水。④在幼苗移栽后,加强检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并在做好消毒工作后进行补苗。

(2)根腐病 

主要危害玛卡根部,受害的玛卡根部为黑褐色,逐渐呈现白色软腐浆汁状,有腥臭味,病株常由须根先烂,延及主根或在茎头部出现黄褐色病斑,不断扩大蔓延,以致全部腐烂。病株先是叶色不正常,继而萎焉,下垂,直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种植前认真选地,切忌连作和种过十字花科植物的土地上种植。防止地下害虫为害,地下害虫为害引起根腐病发生的几率提高。注意田间排水,在高温高湿和田间积水环境下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所以,雨后要及时排水并结合拔草经常松土。发现根腐病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并在拔除后在病穴内撒石灰消毒以防蔓延。②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7天一次,连续1-2次。

2、虫害

主要为地下害虫,有些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主要危害根茎,前期危害幼苗,使之缺塘缺苗,后期危害根茎,影响产量和商品质量。

防治方法:地下害虫具有日息傍晚觅食的习性,可根据地下害虫的活动规律进行防治。一是人工捕杀,通过田间观察,发现被危害的植株,可在附近地下找到地下害虫并捕杀;二是使用毒饵防治,用敌百虫原粉一份兑水5份,拌上炒香的玉米面或油枯60份制成毒饵傍晚撒入植株旁,每亩用毒饵3-4斤,杀虫效果较佳。

在玛卡收获前60天内,禁止使用任何杀菌杀虫剂,以免影响玛卡品质。

七、采收加工

1、采挖时间

玛卡最佳采收期为12月中旬至元月中旬,收获过早过迟都会影响玛卡产量和品质。采挖过早,玛卡的干物质和有效成分积累不足,采挖过晚,玛卡的营养成分开始转化,容易出现空心、木质化,因此,一定要掌握好玛卡的采收时间。

2、采收及加工方法

挖出全株,用小刀切除地上部分,清除泥土和须根,用水清洗干净,切成约0.2cm厚片状或直接以块根在阳光下晒干后储存或交售给收购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玛卡采收后鲜品不能长时间堆放,也不能堆放在露天遭霜冻,这样会使玛卡霉烂、变质。

好了各位农民朋友今天关于玛卡的高效种植技术要点今天就说到这了,希望对有想法的朋友们能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