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怎么养殖?池塘河蟹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近年来,水产养殖比较火热的就是虾、蟹等等,那么河蟹该如何养殖才能生态高效呢,且跟着惠农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河蟹养殖

1.池塘的准备

池塘的条件。池塘的选择要求水草丰富、水质清新、阳光充足, 面积要根据养殖规模来定, 一般要求为2~10亩, 深1~1.5m, 排灌水方便, 底质为硬质的黏土为宜, 如果池底的淤泥过厚, 则要清除淤泥。池塘的进出口要设置防逃网, 四周也要有防逃设施, 可以选择使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等, 具体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定。

清塘消毒。为了减少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 在放养前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一般在放养蟹种的前半个月使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用量约为每亩75kg。使用生石进行消毒, 除了可以杀灭病菌, 还可以有效的改良池底, 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含量, 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

种植水草。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取决于池塘内水草和饲料生物的多少, 因此种好水草是养好河蟹的基础。种植水草不但可以给河蟹提供天然的饵料, 还可以为其提供隐蔽的场所, 可提高河蟹的成活率, 另外, 种植水草还可以吸收池中的有害气体、有机质等, 并释放出氧气, 可起到稳定水质的作用。在水草的品种选择上主要以轮叶黑藻、苦草、水花生为宜, 种植方法为切戏分段扦插, 水草的种植面积要适宜, 一般约占全池水体总面积的67%, 如果水草种植较密, 可根据水面的大小每隔10~15m开1.5~2m宽的无草通道。如果水草生长不良, 则可以施入复合肥促进其生长。

2.蟹种的选择和放养

蟹种的选择。蟹种的品质要求优良, 品种要纯正, 注意不可选择杂蟹、伤蟹、病蟹, 以及肢体残缺的蟹, 要选择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规格大小一致的蟹种, 以保证河蟹的品质和成活率。蟹种的规格一般以每千克100~200只为宜, 如果放养规格过小则河蟹生长基数较小, 会对上市规格产生影响, 如果放养规格过大则会影响河蟹的第一次蜕壳, 造成严重损失。

蟹种放养。在蟹种放养前要先暂养一段时间, 让其有一个过渡的阶段, 可在池塘中设置一块暂养区, 面积约为放养面积的20%左右。蟹种的放养密度要适宜, 密度不宜过大, 以保证河蟹生活、生长空间较为充裕, 一般控制在每亩2000只左右。蟹种的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3月初, 如果放养过晚则水温上升, 会导致部分河蟹蜕壳而影响成活率, 如果放养过早也会导致成活率较低, 影响经济效益。

3.饲料投喂

仅采食天然饵料并不能满足河蟹生长发育和高产高效的养殖目的, 还需要进行人工投喂。蟹种放养后, 当水温达到11℃以上时就需要人工投料。人工投料的原则是前期精、中期粗、后期荤, 一般3~4月投喂少量的糊状饵料, 5~7月主要投喂植物性饲料, 8月以后则开始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 目的是促进河蟹性腺的发育, 使体重增加, 肉质鲜美。人工投料的量一般为河蟹体重的5%~8%, 每天分2次投喂, 上午1次, 傍晚1次, 并且以傍晚为主, 投料要遵循四看、四定的原则, 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 以投味混合料为主。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并且要精粗结合、荤素搭配。除此这外, 要特别注意河蟹蜕壳的时间, 做好该阶段的投料工作, 在河蟹准备蜕壳前要投喂适口性良好的动物性饵料, 饵料要求多样化, 以满足河蟹蜕壳时的营养需要, 在河蟹已经开始蜕壳前可泼洒生石灰水, 提高水体的pH值, 增加水体中钙的含量, 同时还要及时的投入水生植物, 为河蟹蜕壳提供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场所。

河蟹怎么养殖

4.水质管理

水质的优良程度对河蟹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要做好水质的管理工作。蟹种在放养时要求水有一定的肥度, 因此每周要加水1次, 并且水位要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的加深, 在7月水深达1.5m。在气温升高的季节还要及时的换水, 一般5~6月每半个月换水1次, 7~8月每周换水1次, 9月以后则可每10天换水1次, 每次的换水量为池水的30%。在高温季节, 为了降低池底有机物分解释放的有毒物质的量, 需要定期的使用光合细菌泼洒全池, 用量为每亩5~6kg。为了调控水质, 还需要定期的泼洒生石灰, 一般每半个月泼洒1次, 可提高水体中的钙含量, 促进河蟹蜕壳的速度和生长的速度, 同时还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5.病害防治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还要做好病害的防治, 对于病害要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以生态预防为主, 坚持定期的使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 定期的投喂拌有蜕壳素的饵料, 可有效防止蟹病的发生, 并可保证河蟹顺利蜕壳。对于已经发生蟹病的池塘, 要及时的对症用药, 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另外, 还要做好日常的巡塘工作, 做好防蛇、防鼠等工作, 同时还要检查防逃设施, 防止河蟹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