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乌梅的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病虫害?怎么防治?吃乌梅的好处有很多,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今天主要讲讲妩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1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1疮痂病(苍蝇屎、黑点病)
(1)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和枝条,盛发时也为害叶片。受害果实表皮发生黑绿色至暗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成2~3毫米的病斑,主要分布在果蒂周围至果肩部。枝、叶受害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
(2)防治方法
以预防为主。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枝,同时喷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春季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月下旬至4月下旬,每隔10~15天喷药1次;5月由于温湿度适宜,病害发展快,一般间隔7天喷雾1次。喷药时应注意:若喷药后遇下雨,则待天晴后进行补喷。在有害虫发生的梅园,可在杀菌剂中加少量杀虫剂,如敌杀死、敌百虫等,严禁使用乐果、甲胺磷、六六六等剧毒农药。
1.2膏药病
(1)危害症状
夏季危害较为严重。病菌主要在衰老树的枝干上为害,枝干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平贴菌体,似贴膏药状,故称膏药病。膏药病菌层密生时常把枝条和芽包住,导致逐渐衰老枯死。
(2)防治方法
结合抚育管理,适当修剪,使梅园通风透气。及时防治介壳虫,控制病源传播;用刀刮除枝干上菌丝膜,或用1波美度(生长期)或5波美度(休眠期)的石硫合剂涂刷病部。
1.3炭疽病
(1)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枝梢和叶片,潮湿梅园发病严重。果实受害后,果皮出现褐色病斑,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肉红色胶质小粒点,天气干燥时,逐渐干缩成僵果,挂在树上不脱落;新梢受害后,形成褐色病斑,稍凹陷,以后干枯;叶片受害后,病斑灰褐色,叶片边缘颜色较深,病组织干枯,严重时,嫩叶两缘向正面卷成筒状。
(2)防治方法
开沟排水,增加梅园通风透气透光。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僵果集中烧毁。梅树在休眠期至花芽萌动前,气温在4℃以上时,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1次,在开花后至果实生长期,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5月以后,晴天高温时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并加等量石灰,以防药害。
1.4灰霉病
(1)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花蕊、果实,受害后雄蕊和萼片成褐色,并在其上长出灰色霉层,幼果受病菌侵染后,易引起落果,降低产量,发病较轻时,病果不易脱落,常留在树上成为僵果。长大果实受害后,初期产生黑色的小型病斑,随果实的增大,病斑呈浅褐色凹陷,降低品质。
(2)防治方法
加强梅园冬季清园工作,清除园内患病残体;抓好肥水管理,合理整枝修剪,保持果园通风透光;在开花和幼果期,树冠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2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2.1蚜虫
(1)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梅树的嫩梢及幼叶,造成新叶皱缩卷曲,叶面不舒展,新梢停止生长。
(2)防治方法
剪除严重被害枝梢,集中烧毁,并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虫卵。保护和利用瓢虫、食蚜蝇、草蛉、食茧蜂等天敌。在3月越冬卵大部分孵化时,有翅蚜虫大量发生前夕及10月间蚜虫迁回梅树产卵时喷药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剂2000倍液,或5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6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5000~6000倍液或50%叶蝉散粉剂1500~2000倍液或20%蚜克星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禁止使用乐果。
2.2球坚介壳虫
(1)危害特征
成虫和幼虫吸食枝干汁液,梅树受害后生长不良,严重时枝条干枯,树势衰弱,乃至全树死亡。
(2)防治方法
整枝修剪,增强梅园通气透光,改善环境;冬季剪除虫枝,集中烧毁;早春萌芽前喷7~10倍高效液体皂或7~10倍白猫洗洁精或洗衣粉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各代若虫孵化盛期(5月上旬,7月中下旬,9月下旬)用40%速扑杀乳油600倍液喷雾或用柴油+工业肥皂(各10%)加温至40℃喷雾或涂刷;保护瓢虫、桑白盾蚧扑虱蚜小蜂、黄金蚜小蜂等天敌。
2.3刺蛾(痒辣刺、刺毛)
(1)危害特征
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成长的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严重时全树叶片吃光。
(2)防治方法
在卵孵化盛期后3~5天喷药(6月下旬至7月初),可喷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二溴磷乳剂600~800倍液,同时对周围杂草也应当喷药防治。
3 乌梅限制性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
为了使果实更加绿色、无公害,现将乌梅限制性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归纳如表1。
表1 乌梅限制性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
以上就是乌梅病虫害防治的全部内容,各位种植乌梅的果农朋友们还有哪些需要补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