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农村“硬疙瘩” 成了就业“金疙瘩”
发布时间:2020-09-09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我刚去定了两辆金杯商务车,准备接工人上下班用。”8月30日下午,在阳谷县明起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门口,50岁的刘铺村村主任张明宝告诉记者,为方便工人出行,保证工人安全,合作社决定包车统一接送工人。
张明宝口中的“工人”多是刘铺村50岁以上的剩余劳动力。张明宝说,刘铺村位于阳谷县城东北17公里,是一个有耕地2200亩、1336人367户的行政村。近年来,村子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留住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大多50岁以上,身体不好,也挣不着钱,只能在家干熬,他们也成了张明宝心里的一块“硬疙瘩”。
在阳谷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的支持下,今年5月份,刘铺村成为当地“党建+劳务合作社”的试点村。张明宝带领村里的7名党员,在村口的十字路口挂起了“明起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招牌。可招牌有了,招工用工成了一大难题。“但凡有点技术的村民都在外面找到活了。来我们这找活儿的村民有的年龄偏大,有的身患疾病。”张明宝意识到,如果他们再不有所行动,刚刚成立的合作社人心就散了。
张明宝带着7名社员走街串巷讲政策,说潜力。党员带头入社,村民紧随其后。合作社凝聚了人心,张明宝又跑到县人社局问政策,找出路。
“明起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与新凤祥集团相邻,该集团旗下的凤祥股份是中国最大的鸡肉出口公司,正在蓬勃发展,用工需求量大,我们建议你们主动与企业对接。”阳谷县人社局党组成员、人才交流中心主任赵宗秋给出了主意。赵宗秋还告诉张明宝,阳谷县谷姐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领办的阳谷风华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土地3500亩,自身发展就需要大量劳动力,走的是另外一条依社建社的发展之路。
“今天凤祥集团需要用小工30—40人,一天80元;刘铺新居工地用小工17人,一天70—80元、技术工一天160元……”在刘铺村微信群里,负责招工用工的党员张佰贤每天都将最新用工需求在群里发布,“我们统一为社员购买人身保险。每次出工,我们也会指定一位负责人带队与客户对接,社员只需要安心做好手头工作就好。”张佰贤说。
“自己找活风险大,现在有了合作社‘撑腰’,我们放心多了。”在刘铺新居的工地上,带着黄色安全帽、身穿统一工作服的东李楼村村民高希平告诉记者,他一天能挣120元—180元。
40岁的冯琴在合作社里如愿找了一份不耽误照顾家人的工作;有名的“赖汉子”张金带干起了工地小工;出过车祸不能干重活的张军在幼儿园当上了门卫……“以前,他们是我心里的‘硬疙瘩’,现在,他们成了合作社里的‘金疙瘩’。”说这话时,张明起的脸上挂着笑容。
“在合作社里,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引领着劳务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刘铺村的成功,更坚定了阳谷县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党建+劳务合作社’模式的信心。”阳谷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建德表示,“党建+劳务合作社”的建立,将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推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充分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悉,阳谷县已全面推广“党建+劳务合作社”模式,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劳务合作社18处,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合作社主要承接绿化、道路养护、环卫清洁,以社员月人均增收600余元为基础,预计人均年收入最高可超2万元。
张明宝口中的“工人”多是刘铺村50岁以上的剩余劳动力。张明宝说,刘铺村位于阳谷县城东北17公里,是一个有耕地2200亩、1336人367户的行政村。近年来,村子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留住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大多50岁以上,身体不好,也挣不着钱,只能在家干熬,他们也成了张明宝心里的一块“硬疙瘩”。
在阳谷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的支持下,今年5月份,刘铺村成为当地“党建+劳务合作社”的试点村。张明宝带领村里的7名党员,在村口的十字路口挂起了“明起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招牌。可招牌有了,招工用工成了一大难题。“但凡有点技术的村民都在外面找到活了。来我们这找活儿的村民有的年龄偏大,有的身患疾病。”张明宝意识到,如果他们再不有所行动,刚刚成立的合作社人心就散了。
张明宝带着7名社员走街串巷讲政策,说潜力。党员带头入社,村民紧随其后。合作社凝聚了人心,张明宝又跑到县人社局问政策,找出路。
“明起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与新凤祥集团相邻,该集团旗下的凤祥股份是中国最大的鸡肉出口公司,正在蓬勃发展,用工需求量大,我们建议你们主动与企业对接。”阳谷县人社局党组成员、人才交流中心主任赵宗秋给出了主意。赵宗秋还告诉张明宝,阳谷县谷姐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领办的阳谷风华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土地3500亩,自身发展就需要大量劳动力,走的是另外一条依社建社的发展之路。
“今天凤祥集团需要用小工30—40人,一天80元;刘铺新居工地用小工17人,一天70—80元、技术工一天160元……”在刘铺村微信群里,负责招工用工的党员张佰贤每天都将最新用工需求在群里发布,“我们统一为社员购买人身保险。每次出工,我们也会指定一位负责人带队与客户对接,社员只需要安心做好手头工作就好。”张佰贤说。
“自己找活风险大,现在有了合作社‘撑腰’,我们放心多了。”在刘铺新居的工地上,带着黄色安全帽、身穿统一工作服的东李楼村村民高希平告诉记者,他一天能挣120元—180元。
40岁的冯琴在合作社里如愿找了一份不耽误照顾家人的工作;有名的“赖汉子”张金带干起了工地小工;出过车祸不能干重活的张军在幼儿园当上了门卫……“以前,他们是我心里的‘硬疙瘩’,现在,他们成了合作社里的‘金疙瘩’。”说这话时,张明起的脸上挂着笑容。
“在合作社里,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引领着劳务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刘铺村的成功,更坚定了阳谷县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党建+劳务合作社’模式的信心。”阳谷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建德表示,“党建+劳务合作社”的建立,将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推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充分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悉,阳谷县已全面推广“党建+劳务合作社”模式,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劳务合作社18处,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合作社主要承接绿化、道路养护、环卫清洁,以社员月人均增收600余元为基础,预计人均年收入最高可超2万元。
阅读 14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