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平度:盐碱地上崛起扶贫农创体,小小西红柿发展成致富“产业树”

发布时间:2020-07-03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最近,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幼儿园迎来开学,园长辛静发现,报名入园的孩子明显增多。

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幼儿园园长辛静告诉记者:“今年6月多了17个。9月份还有10人报名。前洼产业园的原因,有很多年轻人回来创业,所以幼儿园的孩子跟着爸爸妈妈一块回来了。”

辛静说的前洼产业园主要种植樱桃西红柿,王峰德是村里最早干这行的种植户。虽然从小有青光眼、视力不足0.5,但他善于琢磨。早在2010年,他就和村里另外17户一起建了樱桃西红柿大棚。

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村民王峰德告诉记者:“ 一开始也不挣钱,只觉得累,所以原先18个户,有6个户就不种了。”

咬牙坚持的王峰德决定从改良品种入手,尝试引入了“釜山88”樱桃西红柿。

王峰德说:“本身这个新品种的品质就特别好,加上我们当地是碱性土壤,种出来的果就是与众不同。价格一斤上涨了两三块钱。”

看到小西红柿的效益提升,2016年,崔家集镇集中了6个经济薄弱村的54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在前洼村建起了占地260多亩的36个大棚,由前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管理。

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党支部书记鞠炳锦告诉记者:“不管是挣钱还是不挣钱,我每年都要交30万的利润给这六个经济薄弱村,他们分红。”

为了保证收益,合作社以每棚每年2万元的价格招租,王峰德再次带头响应,在他的带动下,36个棚很快租出去了32个,剩下的由合作社种植管理,招收周边贫困户进园区打工。2017年,首批樱桃西红柿上市,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万元。

“ 我最多的时候一天摘到27筐,那一天是卖了1万多块钱,是1348斤,我脑子好使记的很明白。”王峰德告诉记者。

在王峰德大棚里打工的贫困户王京芳,丈夫患抑郁症,生活困难。自从来到大棚摘果,王京芳每天能挣100多块钱,一年下来就脱了贫。王京芳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

2018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崔家集镇借助500万产业强镇资金,又建了38个大棚,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7000多万元。目前,前洼村及周边共建起700多个大棚,辐射带动18个村,村民人均增收6000多元。红红火火的小西红柿,还吸引5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今年初,王峰德的儿子王子龙,带着新婚妻子回到了家乡,建起了樱桃西红柿分拣分装车间。

王子龙的妻子贾晓燕说:“ 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感觉这个村子有这么多的大棚,种植水果品种多,价值也高。”

为了打开销路,95后的夫妻俩开车到浙江、福建等地跑客户。如今,他们每天要往南方发两万多斤小西红柿。两个多月时间就挣了20多万。最近,崔家集镇又吸引平度市农投集团入住,投资2亿元,规划占地1600亩的高标准大棚园区,由扶贫合作社向农业创新示范体转型。

平度市崔家集镇党委书记贾涛说:“国有资本投资建设,聘请第三方公司统一的管理,大棚还是租给老百姓,我们政府积极对接跟百果园、京东农牧这样的大平台大果商寻求合作,按照这些大果商大平台公司的要求来种植来生产。”

曾经给王峰德打工的王京芳,也承租了一个大棚,两口子一起忙活,今年预计能收入15万元。

王京芳与记者开玩笑说:“现在挣了钱了,丈夫的病也好了。”

编辑: 提文凡 作者: 宋京伟 李锋 青岛台 荆志军 付振宇

阅读 10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