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产业促增收 农民腰包鼓起来

发布时间:2020-03-30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我市各区县频出“金点子”,多措并举盘活资源促农增收,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开辟了各具特色的乡村致富新路子。

小小黑驴有学问“庄稼汉”变身“技术工”

“我每月的低保仅够吃药,如果没有村里的项目救助,日子很难过,感谢现在的好政策。”说出这句话的张福仟是历城区彩石街道西丝峪村的一名村民,患有心脏病,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无子女照顾,也没有劳动能力。因此,村里有了收益金便对这位老人进行爱心救助。而这份救助的收益金,便是来自于历城区彩石街道的黑驴养殖项目。

据悉,彩石街道的黑驴养殖项目自2017年9月开始运行,截至去年8月,3次产业项目共分配收益金40.1万元,帮助10个贫困村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75户123人稳定脱贫,先后为5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村里分配收益金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同时,还能吸纳贫困户就业创业。“庄稼汉”老姚高兴地说,自己种了一辈子庄稼,现在学会了技术也成了有“正式”工作的人。南泉牧业为有劳动能力但不方便外出打工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鼓励贫困户员工通过饲养、销售黑驴,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培养脱贫致富的本领。“老姚”姚学生是老树峪村的贫困户,无儿无女,独身一人,还患有长期慢性病并身有残疾。自打来到南泉牧业,老姚已经成了养驴的“专家”,每个月工资1700元,且包吃包住,完全实现了稳定脱贫。

“但单打独斗力量小,项目实施风险大,项目维护管理难,作用非常有限。”2017年,彩石街道研究决定,将十村的扶贫资金进行整合,入股建立济南南泉牧业有限公司,集中资金发展规模化产业。他们结合当地实际,集中4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重点打造“黑驴养殖基地”和“300千瓦光伏发电”两个项目。同时,彩石街道为黑驴养殖项目筹资400万元作为扶贫配套资金,建设了黑驴养殖项目基地,总用地面积34亩,建设项目包括驴棚、仓库、办公室、变电室、沼气池等。公司建成后,济南南泉牧业有限公司组织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决定企业重大事项。聘请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公司运行,第三方记账公司负责公司财务,推进项目专业化、系统化管理。2018年,黑驴养殖达到204头,年出栏80头,截至目前存栏130头,创效益40万元。

为推动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彩石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秉承环保理念,借助互联网+的方式,对黑驴养殖基地进行绿化提升,积极发展驴业生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并引导南泉牧业有限公司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济南南泉牧业有限公司一体发展,采取企业党支部+产业链、企业党组织+股东大会等形式,做到合理谋划非公企业发展,联动助力脱贫攻坚。

用活用准扶贫资金甜蜜产业换来甜蜜生活

透过阳光,细嫩的绒毛闪闪发光,洁白的果皮开始微微泛黄,成熟的甜瓜挂在绿盈盈的叶面下,香气四溢,沁人心脾,幸福的喜悦展现在瓜农的脸上。这是3月25日,记者在章丘区高官寨街道扶贫产业基地看到的景象。

“今年行情还不错,市场价6元每斤,与往年基本持平。”高官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金龙说。作为农业大镇,高官寨镇享有“山东甜瓜第一镇”的美誉,甜瓜种植已有近四十年历史,规模更是达到了近4.5万亩。凭借着黄河沿岸肥沃的沙质土壤和黄河灌溉的天然优势,高官寨镇的甜瓜种植产出达到8亿元,甜瓜产业已成为高官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成为高官寨镇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6年,为解决贫困村无支撑产业、无集体经济的难题,街道党工委立足街道甜瓜产业优势,用活用准扶贫资金,整合车家、庞家、崔官庄、西胡、洛坡河、席家6个村180万元扶贫资金抱团发展,打造高官寨街道产业扶贫基地,充分发挥甜瓜种植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基地一期流转土地380亩,总投资1400万元左右,建设40个高标准冬暖棚、2个高标准圆拱棚,进行甜瓜、哈密瓜压茬种植。2019年扶贫基地二期工程选址在高官寨街道唐头村东侧,截至目前总投资1100万元,流转土地350亩,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35个、20亩高标准连栋日光温室,预计4月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扶贫基地采用租赁经营方式,由济南瓜香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租金收益可实现6个贫困村年均3万元的稳定收入。2019年全街道470户90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收益分配共计447350元,人均增收494元,真正让“甜蜜产业”换来“甜蜜生活”。

“四五月份甜瓜还没上市,就有客户预订了,再加上我们政府帮助瓜农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今年收成差不了,贫困户收入有保障。”

传统产业新突破“小火烧”蕴含“大扶贫”

在商河县龙桑寺镇,当地政府把特色小吃糖酥火烧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让小火烧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2017年起,该镇为火烧龙头企业少得利公司提供200万元产业项目扶贫资金,企业已连续3年每年拿出8%的收益用于帮扶贫困群众。几年前因老人生病,龙桑寺镇邱家村村民王晓红的日子过得格外艰辛。如今,她成了少得利公司的一名工人,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目前,少得利公司有员工32名,贫困人口占20%。按“企业+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通过吸纳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实现年人均增收8000元至26000元。同时按每销售一个火烧有3分钱用于脱贫攻坚的协议,贫困群众也可以领到年终“红包”,通过“火烧扶贫”,龙桑寺镇实现了传统食品产业有突破、贫困群众有收益、贫困村集体有收入的多赢局面。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龙桑寺镇按照“村村都有特色产业,家家都有致富门路”的目标,把产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全力助推各类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不仅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也逐步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同时,该镇着力用好用活扶贫车间,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做“工人”。去年,商河县龙桑寺镇在收回的闲散地上投资1290万元进行3个扶贫车间项目建设,并与承包企业签订协议,面向全镇招工。为确保企业与贫困群众联系渠道畅通,龙桑寺镇为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员建立信息台账,出台相关激励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投产后带动74个非贫困村、538户贫困户、1017人年均增收5900元,实现村民就近就业。今年大刘村、李万义村、张老庄村成立劳务合作社,按照企业要求组织招募群众,开展订单培训,定期为企业输送员工,收取劳动培训费和服务费,有效实现集体增收。

“订单农业”巧增收开辟富民强村新路径

近几日,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孙耿街道后张村村东连片成垄的农田里,都会看到一个身影,那就是后张村党支部书记张乐山,每天下午他都会到田里查看新品种“大西洋”土豆的生长情况。

“3月3日开始种的,还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不影响种植并尽量减少人员聚集,我们村‘两委’早就商议准备采取机械化种植的方式。为此,我们提前一个月就与经销商签订了机械购买合同。往常我们要雇10个人,每天大概种两三亩。现在机械化种植四个人就能操作,每天能种15至20亩。到15日,只用了十来天,250多亩土豆全部种完。现在就等着天气再转暖一些给土豆浇水。”张乐山说。

孙耿街道为发展特色农业,将“孙耿土豆”品牌做大做强,同时发挥辖区内最大食品企业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与达利签订“订单”合同,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方式形成配套产业,为企业提供生产原材料的同时,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实现了双赢。

此前,街道主要负责人带队到菏泽、青岛、河北等地考察,最终确定在后张村试种新品种“大西洋”土豆。为此,后张村流转了250余亩耕地,通过承包到户的方式试种新品种。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不影响种植,后张村投入7万多元购买了集开沟、下种、扶沟、打药和盖膜为一体的三套种植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种植。根据疫情防控情况,村里还准备打井、接电,完善农田灌溉设施,实现机械化管理。预计6月底土豆成熟后,企业将直接到地头收购。如果产量达标、品质优良,双方有望进行长期合作。届时,村民们不用愁销路,增收就有了保障。后张村“订单”土豆试种成功,将有望为街道拆迁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提供借鉴经验,在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编辑: 提文凡 作者: 李冬阳 郝倩 王宝静 张敏 时晔然 通讯员 王倩 张朋 胡佳宁 胡有燕

阅读 29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