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育新机 变局中开新局——武汉农业农村重振的“期中答卷”
发布时间:2020-08-24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
今年1月至7月,新冠肺炎疫情和汛情双重叠加,武汉农业走过了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段时间。面对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和严峻挑战,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号召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满弓发力,坚决打好打赢武汉经济重振保卫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武汉农业人响应号召,拼尽全力、奋力搏杀,交出一份合格的“期中答卷”。
6.3亿元专项资金助力复产 “纾困十一条”支持新型经营主体
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30余名工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流水作业,没一会儿的工夫,栽培瓶里白白胖胖的新鲜食用菌被分拣包装完毕。近日,笔者走进位于东西湖区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如意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访其食用菌菇生产基地,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该公司总经理孙健说,过去几个月,他们克服了销路不畅、人手不足等困难,目前,企业已经满负荷生产,对疫后重振信心满满。
疫情之后,武汉市全面打响经济保卫战,促进经济社会疫后重振正成为工作重点。3月31日之前,武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部复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在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和“娘家人”的同时,又出台了“纾困十一条”,涉及金融、财税、保险、用地、项目建设等11个方面政策,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克服疫情影响,加快脱困振兴步伐。据统计,目前武汉市安排专项资金7.9亿元,其中恢复生产专项资金达到6.3亿元。794家农业类中小微企业贷款总额达15.3亿元,使用农业企业融资应急基金1.5亿元,“,“惠农贷”贷款余额达3.6亿元。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上半年武汉超额完成春播农作物计划,全市粮食生产面积超出省下达任务。全市生猪存栏60.68万头。水产苗种繁育达94.7亿尾,同比增长5%。
国家部委支持项目落地 助力武汉农业农村重振
武汉重振,因疫情中断的武汉1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及多个生猪产业绿色发展项目等一大批农业项目马不停蹄启动。投资1亿元的上海沁侬武汉新农源5万头生猪产业绿色发展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和养殖设施安装,预计本月底正式投产;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雨台山分公司生猪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基地,预计9月15日前竣工投产,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上市商品猪4万头……
武汉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更有一大批国家项目相继落地。今年6月,好消息传来,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规划布局为“一核两翼三园多基地”:“一核”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高农生物园的“核心功能区”,“两翼”分别为东湖高新区南湖农业园的“创业孵化区”、中华科技生态农业园的“产业融合区”,明确生物育种、动物疫苗、生物饲料添加剂为三大主导产业。这个项目作为全省农业领域唯一项目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拟纳入“十四五”重大项目库。
此外,武汉市农科院武湖基地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汉南种业小镇积极冲刺创建国家级种子产业园。武汉持续推进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2019年度项目已开工60.7%。目前,武汉市正在积极策划全域创建田园综合体,积极申报国家项目。
全市新增“三乡工程”村367个 武汉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三季启航
8月3日,武汉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三季启航,今年首场活动走进东西湖区美丽乡村群力大队。全国400万网友通过长江日报、腾讯、新浪平台观看直播,云游武汉美丽乡村,聆听“三乡工程”建设者背后的故事。今年以来,武汉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深化“三乡工程”拓面提质,新增“三乡工程”行政村367个、共享农庄1257套。推进建设美丽乡村项目369个,初步形成6条美丽乡村发展带,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今年也是武汉市“四三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武汉已有1824个行政村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基本建成村庄常态化保洁体系,全市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8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63%。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逐步推进,农村供电、信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武汉的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全国掀起为武汉带货热潮 打造农产品高质量供应体系
从“小朱配琦”到“为鄂拼单”,央企、全国媒体、各大电商平台、达人,十八般武艺齐上阵,“硬核”为湖北武汉带货。全国网友纷纷下单武汉农产品,为湖北武汉的复苏凝心聚力。正是在这一股电商带货热潮中,大量的武汉农业企业和产品,走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武汉也积极打造农产品高质量供给体系。今年以来,武汉市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9.9%,全市新增认证“二品一标”农产品50个。
今年2月,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良品铺子工业食品有限公司在A股主板上市。今年以来,武汉认定新一届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03家,通过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107.45亿元,涉农电商交易额达960.3亿元。种业企业加速复苏,种子出口1550吨,创汇500万美元。逆势促进农产品出口,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达5976万美元。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添硕果 农民享受到改革红利
今年5月,湖北首笔农村集体资产股份质押贷款在武汉市蔡甸区落地。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以质押合作社集体股份方式,为蔡甸区奓山街星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园的蓝莓种植项目提供信贷资金200万元,实现“农民变股民,股权变现金”。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全市1779个村2018、2019年度集体资产清查工作。推进黄陂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加强蔡甸区试点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质)押融资模式,让改革红利摸得着、看得见、可变现,为壮大集体经济注入了金融活水。同时,武汉积极提升新型主体发展质量,培育“六有”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75家。
“铁腕”禁捕精准“撒网” 抢时抓季抗灾复产稳民生
今年7月1日零时起,长江汉江武汉段实行为期10年的全面禁捕,对禁捕工作进行再发动。为推行“铁腕”禁捕,武汉成立了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截至7月底,全市上报并锁定退捕渔船620艘,退捕渔民1151人。精准建档立卡,市、区、街道、村四级层层审核把关,主要领导签字,锁定全市纳入国家级建档立卡系统渔船503艘、渔民929人,纳入无证专业省本级卡渔船117艘、渔民222人。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活动,全市查获非法捕捞案件43起,抓获嫌疑人63人,办理渔业行政处罚案件20件。
此外,受大暴雨天气影响,武汉市农业受灾112.19万亩,农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达15.7亿元。面对严重灾情,全市农业战线奋起抗灾,尽力减少农民损失。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下半年疫后重振、灾后重建的严峻挑战,下一步,武汉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主动作为、全力冲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着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农业生产量质兼取、深化农村产业融合、释放“三农”发展动能,奋力夺取“双胜利”。
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
今年1月至7月,新冠肺炎疫情和汛情双重叠加,武汉农业走过了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段时间。面对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和严峻挑战,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号召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满弓发力,坚决打好打赢武汉经济重振保卫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武汉农业人响应号召,拼尽全力、奋力搏杀,交出一份合格的“期中答卷”。
6.3亿元专项资金助力复产 “纾困十一条”支持新型经营主体
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30余名工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流水作业,没一会儿的工夫,栽培瓶里白白胖胖的新鲜食用菌被分拣包装完毕。近日,笔者走进位于东西湖区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如意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访其食用菌菇生产基地,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该公司总经理孙健说,过去几个月,他们克服了销路不畅、人手不足等困难,目前,企业已经满负荷生产,对疫后重振信心满满。
疫情之后,武汉市全面打响经济保卫战,促进经济社会疫后重振正成为工作重点。3月31日之前,武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部复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在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和“娘家人”的同时,又出台了“纾困十一条”,涉及金融、财税、保险、用地、项目建设等11个方面政策,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克服疫情影响,加快脱困振兴步伐。据统计,目前武汉市安排专项资金7.9亿元,其中恢复生产专项资金达到6.3亿元。794家农业类中小微企业贷款总额达15.3亿元,使用农业企业融资应急基金1.5亿元,“,“惠农贷”贷款余额达3.6亿元。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上半年武汉超额完成春播农作物计划,全市粮食生产面积超出省下达任务。全市生猪存栏60.68万头。水产苗种繁育达94.7亿尾,同比增长5%。
国家部委支持项目落地 助力武汉农业农村重振
武汉重振,因疫情中断的武汉1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及多个生猪产业绿色发展项目等一大批农业项目马不停蹄启动。投资1亿元的上海沁侬武汉新农源5万头生猪产业绿色发展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和养殖设施安装,预计本月底正式投产;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雨台山分公司生猪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基地,预计9月15日前竣工投产,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上市商品猪4万头……
武汉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更有一大批国家项目相继落地。今年6月,好消息传来,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规划布局为“一核两翼三园多基地”:“一核”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高农生物园的“核心功能区”,“两翼”分别为东湖高新区南湖农业园的“创业孵化区”、中华科技生态农业园的“产业融合区”,明确生物育种、动物疫苗、生物饲料添加剂为三大主导产业。这个项目作为全省农业领域唯一项目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拟纳入“十四五”重大项目库。
此外,武汉市农科院武湖基地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汉南种业小镇积极冲刺创建国家级种子产业园。武汉持续推进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2019年度项目已开工60.7%。目前,武汉市正在积极策划全域创建田园综合体,积极申报国家项目。
全市新增“三乡工程”村367个 武汉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三季启航
8月3日,武汉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三季启航,今年首场活动走进东西湖区美丽乡村群力大队。全国400万网友通过长江日报、腾讯、新浪平台观看直播,云游武汉美丽乡村,聆听“三乡工程”建设者背后的故事。今年以来,武汉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深化“三乡工程”拓面提质,新增“三乡工程”行政村367个、共享农庄1257套。推进建设美丽乡村项目369个,初步形成6条美丽乡村发展带,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今年也是武汉市“四三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武汉已有1824个行政村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基本建成村庄常态化保洁体系,全市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8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63%。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逐步推进,农村供电、信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武汉的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全国掀起为武汉带货热潮 打造农产品高质量供应体系
从“小朱配琦”到“为鄂拼单”,央企、全国媒体、各大电商平台、达人,十八般武艺齐上阵,“硬核”为湖北武汉带货。全国网友纷纷下单武汉农产品,为湖北武汉的复苏凝心聚力。正是在这一股电商带货热潮中,大量的武汉农业企业和产品,走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武汉也积极打造农产品高质量供给体系。今年以来,武汉市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9.9%,全市新增认证“二品一标”农产品50个。
今年2月,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良品铺子工业食品有限公司在A股主板上市。今年以来,武汉认定新一届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03家,通过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107.45亿元,涉农电商交易额达960.3亿元。种业企业加速复苏,种子出口1550吨,创汇500万美元。逆势促进农产品出口,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达5976万美元。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添硕果 农民享受到改革红利
今年5月,湖北首笔农村集体资产股份质押贷款在武汉市蔡甸区落地。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以质押合作社集体股份方式,为蔡甸区奓山街星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园的蓝莓种植项目提供信贷资金200万元,实现“农民变股民,股权变现金”。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全市1779个村2018、2019年度集体资产清查工作。推进黄陂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加强蔡甸区试点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质)押融资模式,让改革红利摸得着、看得见、可变现,为壮大集体经济注入了金融活水。同时,武汉积极提升新型主体发展质量,培育“六有”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75家。
“铁腕”禁捕精准“撒网” 抢时抓季抗灾复产稳民生
今年7月1日零时起,长江汉江武汉段实行为期10年的全面禁捕,对禁捕工作进行再发动。为推行“铁腕”禁捕,武汉成立了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截至7月底,全市上报并锁定退捕渔船620艘,退捕渔民1151人。精准建档立卡,市、区、街道、村四级层层审核把关,主要领导签字,锁定全市纳入国家级建档立卡系统渔船503艘、渔民929人,纳入无证专业省本级卡渔船117艘、渔民222人。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活动,全市查获非法捕捞案件43起,抓获嫌疑人63人,办理渔业行政处罚案件20件。
此外,受大暴雨天气影响,武汉市农业受灾112.19万亩,农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达15.7亿元。面对严重灾情,全市农业战线奋起抗灾,尽力减少农民损失。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下半年疫后重振、灾后重建的严峻挑战,下一步,武汉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主动作为、全力冲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着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农业生产量质兼取、深化农村产业融合、释放“三农”发展动能,奋力夺取“双胜利”。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