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返乡创业领头雁 带领群众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0-05-18信息来源:安徽农村网


    肥西县官亭镇黄店村有位白鹅养殖能手,靠着自己60多万元存款回乡创业,在镇、村干部的扶持和帮助下,通过养殖白鹅,不但自家致富,还解决了周边20多名残疾人就业、帮助村里35户贫困家庭共同步入了小康生活。
    李勇,1982出生,家住肥西县官亭镇黄店村。他在家里排行老大,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兄妹3人的读书开销和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母种田维持,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初中毕业后,他不得不放弃了学业,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漫长生涯。1999年10月,在亲戚的引荐下,李勇前往浙江省温州市的一家皮鞋厂当学徒,先后学会了皮质工艺制作、皮鞋加工等技术。由于肯钻爱学、不怕吃苦,20岁就被公司提拔为车间主管,21岁担任部门经理。腰包逐渐鼓起来后,他时刻思念着养育自己长大、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特别是每当春节回家,亲朋邻居们上门找他借钱的一幕幕时刻浮现在他的眼前,乡亲们那一双双羡慕和渴望富裕的眼神令他时常寝食难安。
    2008年3月,他和妻子毅然放弃了高薪收入回到了家乡。夫妇俩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合肥、六安等周边市县市场,寻找创业门路。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夫妇俩决定首先利用家里的6亩田地种植水稻和小麦,小规模发展白鹅养殖,摸索着向前发展。李勇心里清楚,自己在白鹅养殖方面是个门外汉,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学习。他边干边学,虚心向周边的养殖大户取经,还先后多次参加了县农广校举办的职业农民培训班,系统学习了农业种植,家禽养殖,电商培训,互联网应用等技术。在起初饲养白鹅的两年时间里,他白天黑夜与白鹅为伴,细心观察和摸索小鹅苗在各个生长期饲料的调配、鹅棚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喂养密度的增减、疫苗注射的最佳时段、高温或高湿环境下的处理方法等饲养要领,除了在笔记本中记录,大部分饲养技术逐渐烂熟在心、铭记于脑。经过两年的反复摸索,他总结了很多养殖经验,有了技术胆子就大了起来,于是找到了村两委,帮助他流转承包了村里的100亩田地,开始规模发展白鹅养殖。2011年,他成功饲养了1500只白鹅,除了正常开销,当年挣得纯收入5万多元,一时间上门取经的人络绎不绝,于是他满口答应帮助大家共同发展白鹅养殖。2012年,他扶持并带动了本村的陈家为、王天娇夫妇等6户开始养殖白鹅,大家购买鹅苗资金不足他就主动垫付,还起早贪黑上门打防疫、做指导,6户群众当年投资当年收益,尝到了甜头后他们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成为了村里的富裕户。自2013年开始,他的白鹅养殖逐年增加,养殖规模达到了8000多只,带动了周边乡镇及本镇的10多个村共500多户农民发展白鹅养殖。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他先后牵头创办了“肥西县黄店老雁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肥梦久禽业有限公司”,积极为广大养殖户解难题、办实事。2018年,随着白鹅养殖户的逐渐增多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发现当地的鹅苗需求量很大,很多养殖户需要到外地购买鹅苗,于是他开始成批喂养种鹅,先后投资90多万元建起了鹅苗孵化大棚、购置了孵化设备,2019年出售鹅苗11万只,获纯利润12万元,今年已出售鹅苗35万只,获纯利润40多万元。
    李勇的白鹅规模化养殖为黄店村的脱贫攻坚解决了难题,2018年,在村两委的协调下,由李勇和妻子郝明琴牵头,建起了占地600多亩的黄店村扶贫产业园,兴建了20多个养殖大棚,打造了新品种“皖浦白鹅”养殖基地。黄店扶贫产业园每年饲养白鹅1万多只,解决了黄店、王集、芦塘3个村的江永双、窦梅等20多名残疾人就业致富;产业园属于村里贫困户的入股企业,村里的魏德元、杨国祥等35户贫困户入股两年后就全部脱贫,而且每年还能拿到红利分配。有了稳定的收入,大家建新房、添家具、买轿车,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饮水思源、结草衔环,是党的惠农政策和镇、村干部的扶持,才让我的家庭步入了小康,我要加倍努力回报党和政府,更多地为广大群众探索发家致富的门路,与乡亲们携手并肩,共创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李勇坚定了表明了自己的决心!(黄求存)



阅读 10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