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三夏迎丰收 两代农机手潇洒话麦收
发布时间:2020-06-02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付刘耀村有个富源农机专业合作社,远近闻名。51岁的付瑞川名义上是理事长,但真正掌管大权的是他儿子付国。
6月1日下午,记者在付刘耀村的一片麦田里找到了付瑞川,他正指挥农机手收割小麦。记者看到,合作社6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收割,到地头时,麦田主人将自家收获的小麦装进袋子里,合作社的拖拉机将麦子送到家,主人在庭院或者平房屋顶晾晒。
300亩的大田,只有收割机的轰鸣声,没有了往昔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只有地头上稀稀落落站着几位村民。付瑞川告诉记者,付刘耀村及附近五六个村子的土地已经托管或者半托管给农机合作社了。小麦收割时排到谁家,这家人在工厂请1小时假来地里就可以了。愿意卖的,在田间地头当场将小麦卖给合作社或者其他粮食收购点;不愿意卖的,合作社将粮食送到家。
一位穿着蓝色工厂制服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种地,地托管出去就成了“甩手掌柜”,播种、上肥、打药、收割都由合作社来管,不耽误打工挣钱。
富源合作社从5月31日开始收割小麦。在村头空荡荡的麦地里,付国正跟农机手一道,开着搂草机收集小麦秸秆。麦秸打捆后,送到电厂用于生物质发电。付国的手机很“热”,电话不停,不光联系自家业务,还协调附近农机手收割。
付国一家三代都是农机手。爷爷当年是公社拖拉机站站长,一辆“东方红”50履带式拖拉机就他会开,退休后开了个拖拉机修配铺。付瑞川自幼耳濡目染,跟父亲学会了驾驶拖拉机和修配技术。改革开放后,承包了村里50亩地。付国儿时就喜欢在爷爷的修配铺玩,喜欢鼓捣各种拖拉机零配件,整天弄得像个“油猴子”。
因为土地和农机情结,开了几年大车的付瑞川回到村里。2013年,他组织了当地一批技术熟练、有志农机事业的个体农机户,以带机入社或现金入股的方式,组建成立了富源农机专业合作社。学经济管理的付国大学毕业后,跟朋友做了几年生意,也是割舍不了对农机的喜爱,2017年推掉城里的生意,回村帮父亲一起打理合作社。爷俩儿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将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目前,富源合作社拥有各类机械130多台套,托管土地5000多亩。
付瑞川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四季,农民最苦最累的就是夏收和秋收。尤其是夏收,得抢收抢种。过去收割麦子,基本是用镰刀,一天下来也就割两亩,累得腰酸腿疼,还得用架子车运到麦场脱粒、晾晒。
因为太苦太累,付瑞川就在机械收割上动起了心思。上世纪90年代初,他买来了割台,安装在拖拉机头上,制成了简易的收割机。当时的割台有1米多宽,20来分钟能割1亩地,效率是人工收割的十几倍。但小麦割倒后,还要人工捆绑,装车运到麦场里。
付国接过话题说,现在合社作的收割机都是先进的大型收割机,每台将近200匹马力,割台超过3米宽,一亩地六七分钟就割完了,而且即时脱粒,秸秆可打碎还田。6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小麦1000多亩,合作社托管的土地5天就能全部收获完毕。
付国告诉记者,通过协调其他农机手和自己的农机手,为托管户及周边兰陵县、台儿庄区、微山县等农户收割小麦1.5万亩。
在付国的指挥下,富源合作社正在建设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四个中心”,即农机装备服务中心、粮食烘干服务中心、信息化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服务中心、农资综合服务中心。
枣庄市市中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利介绍说,目前,市中区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600多台,90%以上麦田实现了机械化收割,但像富源这样的土地托管模式占比还有待提高。因为有了像付国这样有知识、会管理、眼界宽的大学生加盟,富源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而且也回答了“怎样种好地”的问题,这是今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