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乡村看振兴丨田间、工厂、度假区三点成“一线”,沂南这个村的斜杠“村民”有点忙
发布时间:2020-07-14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走在石板路上,路过一片草地,沙滩“椰林”间,游客正在拍照,向远处望去,湖水碧绿,青山苍翠,人们喜欢叫这个地方沂南“小三亚”,但这里其实是临沂市沂南县小山村——代庄村的一隅。阳光、沙滩、度假酒店,是村庄内部正发生着的产业升级的符号与标志。
微镜头一:回乡的村民种起了大棚
早上7点,代庄村民忙碌的一天开始了。“今天黄瓜价多少,好的一块二(分钱)。”这段对话发生在代庄村民段海波与“菜贩子”吉师傅之间。凌晨三点多,段海波和媳妇就下棚了,短短三四个小时,两人就采摘了1000多斤黄瓜,按这天的价估下来,至少也有1000块钱进账。
黄瓜交易在代庄村的蔬菜交易市场完成,离最近的大棚不到100米,相当于农民在田间地头就能把蔬菜卖出去,这样的场景每天早上都会发生。但在2016年以前,村民想要靠土地致富,还困难重重。
代庄村位于沂南县西边,人均只有一亩二分口粮地和少量山林地。2010年前后,村里不少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每家每户土地本就少,这下更没人把精力放在种植上。为了省事儿,不少村民在口粮地里种上了杨树。但种一批杨树,8年才能收获卖钱,一亩地最多卖八九千块钱。“最好的地却收益最差”,代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吉光兴告诉闪电新闻记者,那几年,全村500余户中有近300户是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不足3700元。脱贫之路都没走完,谁敢想致富?
2015年,转机来了,省里的专项扶贫资金落在了代庄村。借着这个契机,村两委带动村民,把种杨树荒废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一鼓作气盖起了39个蔬菜大棚。彼时还在沂南县城开出租车的段海波,看到了机会。
“我在南京干过大锅饭厨师,后来在县城开出租,收入高不到哪儿去。家里有两个老人,还有孩子,能回家肯定是最好的。”这之后,段海波回乡,2016年他承包下2个大棚,开始种黄瓜。
盖大棚的同时,代庄村建了交易市场。近40个大棚,村民们多数种的是黄瓜,也就形成了一定规模。南来北往收购蔬菜的人也就多了起来,黄瓜不愁卖。最近正是黄瓜收获季,“一个月下来将近摘2万斤,这就是2万多块钱。”段海波说,年底的时候,还能再卖一季黄瓜,那个时候黄瓜价格比夏天更好。算下来,2个大棚一年的毛利差不多就是10万元。
微镜头二:从田间到鞋厂,村里也有“斜杠青年”
最晚到中午12点,代庄村的黄瓜交易就会结束。利用早上十点到中午的这点空闲时间,段海波在家门口干起了兼职。
通过招商引资,代庄村几年前建了鞋厂。不少村民到鞋厂上班,成了斜杠青年。段海波就是其中一员,每天中午,骑电动车不到十分钟,他就能从家赶到鞋厂。因为曾有过经验,在鞋厂,段海波自然又干起了厨师。每天只上班两三个小时,一个月下来,收入又增加2000多元。
不少村民像段海波一样,利用空闲时间在鞋厂兼职,还有80多个村民干脆成了鞋厂的全职工人。孙磊如今跟女儿生活在代庄村,5年前,她开始到鞋厂上班,拿上了固定工资,成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我们生产劳保鞋。出口到很多国家:德国、捷克、韩国、法国......很多国家。”不用出远门,在村里就能找到工作,这给孙磊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改变,“以前种地穿的鞋一脚泥一脚水,你看我现在上班穿的是牛仔裙,高跟鞋,出门的时候还化妆了。”
微镜头三:乡村内部催生“变革”,产业振兴之路方兴未艾
大棚、鞋厂正在帮助农民增收,2018年底,村里的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脱贫的路走完了,致富的路也就敢想了。作为代庄村的带头人,代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乃君对村里未来的发展有很多设想。
代庄村位于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脚下,恰好处在沂蒙红色旅游专线的中间,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刘乃君告诉记者,现在代庄村正在着重发展产业振兴。“我们这个地方是沂南的西部,山水比较好,我们利用我们当地的资源,想把旅游业做起来,起到一个带动作用,带动村民富起来。”
去年底,由刘乃君个人投资的孟良家园度假山庄在村里建设完工,投入运营。度假酒店、青山碧水和专门打造的沙滩“椰林”,不少城里游客慕名而来,孟良家园度假山庄甚至有了“沂南小三亚”的美誉。而酒店里的厨师、客房服务、餐饮等多个岗位,又帮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如今,全村290余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代庄村内部正在发生着的这场产业升级,将为村民增收和乡村致富创造新的机遇。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