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崇礼:种植错季菜?捧上金饭碗
发布时间:2020-09-14信息来源:人民网
种植错季菜 捧上金饭碗
――崇礼上三道河村蔬菜产业发展见闻
客商刁宏艳正在分拣彩椒。河北日报记者 刘雅静摄
几场秋雨过后,冬奥小城崇礼有了些许凉意。而西湾子镇上三道河村蔬菜大棚里却依旧温暖。此时,正是蔬菜收获旺季。
上三道河距崇礼城区十几公里,沿途崇山峻岭。山岭下农家地里的白色大棚连绵不断,村旁,是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院内,红色、黄色成人拳头大小的彩椒堆成堆儿,等待验货、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姐几个再加把劲儿,老板等着出发呢。”上三道河村党支部书记武强此时成了最忙碌的人。一旁,来自附近瓦窑村的四五个农妇正在彩椒堆儿里麻利地分拣、套袋、装箱、称重、打包。她们自家地里种的圆白菜和白菜花7月中下旬收获完毕后,就在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短工,每人每天能挣100元。一边负责收菜的来自高碑店的客商刁宏艳告诉记者,“每天能收一万五千斤左右,运往高碑店蔬菜转运市场后,再发往全国各地。”刁宏艳在这里收菜已经4年,每年7月第一批蔬菜成熟就会入驻崇礼,直到蔬菜全部收完才离开。
大棚各地都有,为什么要大老远跑到山沟沟里来?“这个季节,全中国只有这里有大棚彩椒。”武强告诉记者,彩椒在南方只能冬天收一茬,夏天不适合生长,他们打的正是错季牌,当然市场会供不应求!
崇礼位于张家口坝上坝下交界地带,海拔在810米到2100米之间。2003年以来,崇礼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夏季气温冷凉、农业病虫害少的优势,大力发展错季蔬菜种植业,让农民们捧上了金饭碗。
“靠着政府引导,加上科学种植,我们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说这话的是55岁的农家汉子赵德生,此时,他正在棚里忙活着。
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赵德生原来也种庄稼,大田里以谷子、玉米、土豆为主,罪没少受,一年辛苦下来也就收入两三千元。2006年,村里组织大家伙儿到外地考察,一趟下来,赵德生“开了眼”,他几宿未眠,拿着本本算了好几天账,最终决定将家里的4亩大田拿出一亩地改种白菜花,一亩六分地改建了两个彩椒大棚。“当年白菜花纯收入就达到3000元,抵得上我之前一年的全部收入,而两个彩椒大棚收入更是达到了一万六七。”
尝到了甜头的赵德生,第二年将剩余的耕地全部进行了改种。2008年,他抓住机会流转了别人的6亩耕地,将10亩地全部种上了白菜花和彩椒。几年下来,赵德生成了种植彩椒、架豆、白菜花的行家里手,收入也翻了好几倍。
蔬菜大棚变成了“聚宝盆”,激发了庄稼人的干劲儿。如今,村里200多农户,几乎家家都种起了蔬菜。而上三道河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村。
规模有了,还得抱团去闯市场。2008年底,村民以土地、大棚或现金入股,成立了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起恒温库、蔬菜加工车间、交易大厅,向蔬菜深加工、贮存、集散发展。公司辐射周边下三道河村、刷见草沟村、榆林村、王子沟村和瓦窑村,组成了三道河农业片区中心。“不愁销路,现在固定的国内外客商有100多家。”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林说。
如今的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业园区占地700亩,其中绿色认证基地400亩,蔬菜大棚570个,分为有机蔬菜采摘区、旅游观光区、出口蔬菜种植区。有机蔬菜采摘区建有高标准采摘棚28个,种植彩椒、西红柿、航椒等59个品种,并配有长廊、凉亭、垂钓园等附属设施,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一万多人次。园区严格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的运作模式,带动三道河农业片区3500户农民种植彩椒2800亩、菜花3200亩,年订单销售蔬菜28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3050万元,利润450万元。2016年,公司被评为河北省扶贫龙头企业。
“9月份蔬菜销售完毕后,我们村又要组织大家出去考察新品种。”面对农业发展前景,赵德生满怀信心,“攒足劲儿好好干,咱的日子越来越会有奔头!”(记者刘雅静)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