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宣汉:东西协作,白茶致富,荒山变金山
发布时间:2022-05-12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我家4亩多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不仅每年按时得到土地流转费,我们两口儿还在茶园务工,每年轻轻松松挣个5万块钱,没问题!多亏了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5月7日一大早,四川省宣汉县东乡街道红界村村民廖文勇正在白茶加工房里忙着摊青,见到记者,廖文勇满脸笑容。三年前,在外务工的廖文勇,听闻家乡正在发展产业,带着妻小回到家乡,经过合作社上岗培训,从事加工工作。如今,廖文勇家盖了新房,买了小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红界村位于宣汉县城西南部,曾经是当地有名的“三无”贫困村,土地撂荒程度高。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5人,贫困发生率18.6%。
转机发生在2018年5月2日,舟山市、达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舟山市定海区与宣汉县结为对口帮扶县市。定海区对口帮扶入驻宣汉后,该村被确定为帮扶村。
如何充分利用沿海城市资源持续推动红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为东西部协作办、红界村“两委”的重点思考问题,经过实地调研发现,该村平均海拔700米,林业用地面积1万多亩,当地属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1430.4毫米,年日照时数1488.5小时,年平均气温16.8℃,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拥有种植茶树得天独厚的优势,且与安吉白茶生长条件高度一致。
产业协作成为摆脱贫困的突破口。2018年,县东西部协作办指导红界村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股权量化、保底分红”的原则,采取“专合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注册成立宣汉县秦巴玉芽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浙江安吉茶商投资,并投资1000万元,建设红界白茶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由浙江安吉县茶场提供树苗,宣汉县农业农村局提供技术培训,当地农户流转土地,入股合作社分红,从事茶园管理、采摘。
截至目前,该村白茶种植面积已达2600余亩,栽植白茶树苗850万株,年产白茶4000余斤,年销售额达550万元,带来直接收益总计 250万元,辐射带动100余户农户355人实现增收,人均年增收2000元。2020年该合作社被评为“四川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白茶产业的兴起,吸引了一批当地人回归家乡,自主发展产业,掀起创业高潮。
王千寿是红界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8年,王千寿获悉舟山市定海区与宣汉县结为对口帮扶县市,家乡正在大力发展产业,在外经商的他嗅到商机,毅然决然回乡发展。四川是柠檬种植大省,种植技术成熟,柠檬作为烹饪辅料和饮料,市场需求量大。几经思考,王千寿向红界村村委讲述了自己的想法——种植柠檬。王千寿的想法与村委不谋而合。随即,红界村奏响了千亩柠檬产业园的建设的序曲。
宣汉县东西部协作办先后下达协作资金430万元,新建柠檬选果厂房及冻库600平方米,补上水果产销关键一环,打通了“基地+冷链+消费”的全产业链条,经济效益大大提升。截至目前,建设柠檬基地2200亩,采取直销模式,远销江苏、上海等地,供不应求,年产鲜果90万斤,年销售额30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转思想、补短板、强弱项,奋力打造设施完备化、布局规范化、绿色品牌化、产销一体化、联农扶贫效益化的高标准综合性“白茶+柠檬”千亩产业园区。”该村党支部书记崔吉均信心满满。
目前,东乡街道正乘东西部协作东风,将红界村作为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将柠檬、白茶产业园扩大到8平方公里,建设集园林绿化、记忆农家、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使红界白茶、柠檬产业园区成为东西部协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作者:张平 王凌峰 邓立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