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大张仁堂团队破解红枣产业发展瓶颈纪实

发布时间:2021-11-28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红枣原产于中国,是重要的药食同源资源,面积和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的95%以上,每年产量900万吨左右。作为一种传统的本土水果,红枣在国内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但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较少,严重影响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快速发展。

如何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山东农业大学食科学院张仁堂团队,破解红枣产业发展瓶颈,助力县城红枣产区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陕西佳县:“农头工尾”延伸红枣价值链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中国红枣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红枣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佳县从北魏起就栽植枣树,已有1500余年历史。2001年,佳县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红枣名乡”称号。

红枣种植一直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全县红枣栽植面积8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正常年景年产红枣2000万公斤。这里枣树林立,枣农们世代以卖枣为生。但近些年,佳县连续遭遇秋雨淋灾,红枣产量低、品质差,行情越来越低迷,收购价一度跌至每斤五六毛钱。

2018年10月,张仁堂第一次跟随科技部扶贫小组来到陕西佳县,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他了解到,红枣原料价格低,深加工种类少,产业链无法延伸,枣农收入一直提不上去。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红枣不滞销,卖个好价钱。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张仁堂的思考颇显理性:红枣销路不畅、附加值不高、群众增收路径不宽,“农头工尾”才是根本之策,“接一连三”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随后,张仁堂将佳县油枣带回学校检测,得出糖度、酸度等基本成分指标,测出环磷酸腺苷、三萜酸、多糖等功效物质成分含量,确定了固态发酵黑化佳县油枣工艺技术参数。

2019年6月14日,团队人员再次前往佳县,在红润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黑金枣试制,效果超出预期。而后将黑金枣带回学校进行成分检测及黑枣系列枣酒的小样试制,确定放大工艺的参数和控制点。

红润枣业专业合作社社长高润红介绍:“我们利用山东农大红枣黑化加工技术的优势,把张老师团队验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应用到红枣的加工过程,开发出了干型、甜型等系列黑变红枣枣酒、黑枣白兰地、黑枣醋饮、黑枣复合枣酱、速溶枣粉及红枣泡腾片等各种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

应势而生。佳县进一步拓展红枣产业价值链,红润枣业专业合作社、陕西陕北红枣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农大签订技术开发合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陕北红”。

一组数据见证了佳县红枣产业的改变。500户农户增收或脱贫,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次,集成技术累计推广辐射3000-5000户枣农,推广应用3万亩,年总收入增加2000-3000万元……

山东乐陵:“一枣多用”推进产业升级换代

德州乐陵以枣闻名,已有3000多年红枣种植历史,千年枣林景区是全国最大的千年原始人工结果林,域内千年枣树有1400余棵,500年枣树有1.4万余棵,种植面积近30万亩,其中红枣品种近600个,2.6万亩枣林游览区森林覆盖达90%,素有“百里枣乡”之称。这里的“乐陵金丝小枣”,在上世纪90年代是当地响当当的品牌。

然而,乐陵小枣发展历史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近20年来,乐陵金丝小枣因品种杂、品质差受到其他枣类产品的冲击,价格严重下滑。小枣贱卖、枣农砍树,一度陷入“保不住枣树、种不出好枣、卖不出好价”的僵局。

2015年,乐陵市市委、市政府把枣产业振兴再次摆在突出位置。“加工企业要用开放的眼光加大小枣精深加工,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更好地研发新的红枣深加工产品。”在乐陵市红枣产业振兴座谈会上,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大山道出了振兴红枣产业的关键。

百枣纲目集团是该市小枣产业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食科学院合作,研发枣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共同开发小枣高端产品。集团销售总监马东超介绍:“我们与农大合作,以富硒金丝小枣为主要原料,开发的养生枣茶、枣酒、黑枣醋等一系列健康类食品,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在乐陵小枣大变身的过程中,“一枣多用”是其中的重要研发项。据张仁堂介绍,以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资源转化率和附加值小枣不再仅仅是一种食品,从枣皮可以提取价值18万元一吨的枣红色素,枣肉可以制成枣茶、枣汁,枣核能制作活性炭,金丝小枣“吃干榨尽”,一点也不浪费,这比传统生产附加值高近百倍。

除小枣外,乐陵市还与山东农大深度合作,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升级换代。2021年5月,双方合作共建乐陵市健康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下设金丝小枣、马铃薯、调味品、功能食品等多个研发功能室和检测中心。

“我们瞄准健康食品产业需求和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开展全产业链条的技术开发,推进产业升级换代,为乐陵市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科技支撑。”健康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山东农大食科学院院长乔旭光教授告诉记者。11月,双方共同申报的德州市健康食品创新创业共同体获批。

泰安宁阳:“接一连三”助力生态特色产业发展

枣树“疯”了!

这是2018年9月张仁堂刚到宁阳挂职科技副县长时得知的消息。

被誉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大枣之乡”的泰安宁阳,出产的“宁阳大枣”为泰山三大特产之一。世世代代靠种枣卖枣为生的枣农,“枣疯病”成了他们的“心头大患”。地里有好东西,却不能过上好日子,大多枣农都不愿再种枣树。

危机之下,宁阳县向山东农业大学寻求帮助,擅长红枣研究的张仁堂临危受命。他先后邀请了资环学院土肥专家时连辉、植保学院病虫害防控专家刘玉升、周成刚等5位专家,到宁阳调研指导。

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宁阳葛石镇,专家组围绕园区规划设计、枣树育种栽培、枣疯病防治、土壤生态修复改良、大枣精深加工、大枣文化旅游、及品牌打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并与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共同筹备规划建设省级大枣文化产业研究院。2021年9月,研究院揭牌成立,将宁阳大枣产业的培育、恢复、发展和创新推上省级特色产业研发平台。

宁阳县创建了数千亩的科技育枣示范基地——好运枣园,红枣管理专家对枣农进行高接换头、矮化栽培、分区良种嫁接、枣树环剥等技术培训。

专家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红枣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正在宁阳县“拔节生长”。

在大枣成熟期,香甜绵软的红枣引来数万游客前来尝鲜。葛石镇枣农李敬行家的枣园,每天前来采摘和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逛枣林、采鲜枣,体验乡村田园情趣;果农们晒枣脯、酿枣酒、炒枣茶,穷尽看家手艺,热情招待……

一颗颗大枣带动了当地乡村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加速了大枣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现在,宁阳红枣产业园区每年吸引游客60余万人次,年营业额达800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生态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现如今,红枣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红红火火”的美好生活。县城红了,产业火了,农民富了。每年秋季,当挂满枝头的果子熟透了,枣农们越看越欢喜。

作者:王静 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阅读 9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