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华的“种植成就”

发布时间:2021-08-20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高山环绕、路远地偏,伴坤村这个距离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县城最远的村子,曾经被“贫困”笼罩着。

伴坤村是一个以烤烟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落,有着20多年的种烟历史。对伴坤村的村民来说,烤烟是致富最大的希望。然而,设施落后、思想落后、科技落后,经济发展自然也跟不上。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伴坤人,我深知我们哈尼族的村民们思想顽固,不愿接受新鲜事物,不愿走出来。为了促进家乡发展,我必须回到大山,带领我的乡亲们一起走出大山。”外出谋发展的村民王清华坚定地选择了回乡。

王清华刚开始回到村里的时候,看到村里人种出来的烤烟质量产量都不高,种烟收入水平较低,当时的他并不看好烤烟产业。

“有一次,烟草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我们村宣传培训烤烟的相关政策与技术措施,并且组织了几个代表到外片区有些种烟水平好的村子去观摩学习,看到别人的,我就决定要开始种烤烟,而且要把它种好。”王清华下定了决心。

当时烟草部门正在全面推广地膜烟种植,但是当地烟农并不能接受这种新技术,王清华便自己组织着村民们到外面学习地膜烟种植。并且拿出自家的地开展试验,严格按技术标准进行盖膜。试验结果非常不错,当年他的试验田里烟株长势喜人。那年是他第一年开始种烟,种出来的烤烟却是全村最好的,卖的钱也是最多的。第二年,村民们都不约而同的开始种植地膜烟。

“以前不懂什么叫现代农业,但是通过技术人员面对面、手把手指导我们学技术,还有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不仅种的农作物种类多了,品质提升了,也帮助我们增加了收入。”谈到现在的“种植成就”,王清华眼睛咪成了两条缝。

种植烤烟一举成功的王清华又把注意力放到了咪浦、罗布等村民小组易地搬迁后闲置出来的土地上。“拿来种烤烟”的确是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好办法,但是,问题来了,由谁来种,谁来管?主动向上级镇党委政府汇报,并积极与烟草部门协商后,伴坤村决定以村集体为种植主体,用烤烟来发展集体经济。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闲置土地的问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促进了伴坤村的就业,让更多农村闲散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阅读 55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