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义:“下山脱贫”再升级

发布时间:2021-02-22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28年前,浙江武义就开始率先探索“下山脱贫”发展模式,从 1.0版“就近搬迁下山、解决温饱问题”,到2.0版“富起来”、“稳得住”,直至去年启动3.0版“居住地、身份、职业一起换,解决高品质生活问题”,迄今为止,全县已有5万多山民搬迁下山,过上了小康生活。

武义“下山脱贫”模式何以一再升级,其升级背后的考量究竟是什么,对广大贫困地区尤其是山区发展有何借鉴?

1.0版:全国首创“下山脱贫”模式

武义曾经属于浙江8个贫困县和26个欠发达地区之一。上世纪90年代,全县有13个山区乡镇属于贫困地区,面积占到全县一半,人口占全县三分之一。13个贫困乡镇的12.4万贫困人口中,8万居住在高山、深山和石山区,其中有4万多人生活特别艰难。地处海拔1041米高山的九龙山老村,因土地贫瘠、耕地稀少,庄稼连村民的口粮都满足不了,村里共67户人家,光棍汉就有42个。

原武义县扶贫办主任董春法说,武义高山、深山区贫困农民面临着“七大难”:温饱解决难、青年娶妻难、出门行路难、发展经济难、上学就医难、饮水用电难、邮电通讯难。他们用冬送棉衣、夏送钱粮、帮助修路的“输血式”扶贫方式,也无法解决这些难题,要想拔掉穷根,必须从根源上改变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怎么办?下山异地脱贫,成为首选办法。

1993年,武义县在王宅镇紫溪村,柳城畲族镇上天仓、下天仓和西联乡杨梅岗村开展下山脱贫试点。1993年底,4个行政村中有19个自然村、379户、1401人搬迁下山,紫溪村成为该县第一个下山脱贫村。次年,武义发布全省第一个下山脱贫的县政府令《高山、深山农民居住迁移试行办法》。一场被下山群众称为“第二次投胎”的下山脱贫工程由此在县域范围迅速铺开。

当时的模式是:有意搬迁的村与郊区村、平原村等一对一进行对接,约定安置地块价格、配套耕地面积等,再由村民募集资金出资购买土地,政府相关部门扶持推进下山搬迁,实现就近、集聚安置,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

截至目前,武义已搬迁58个建制村、425个自然村,搬迁农户17032户、51439人,下山自然村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1/4,下山人口占全县农业总人口1/5。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说:“武义下山脱贫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武义下山脱贫成效显著,经验十分宝贵,值得总结和推广,要善始善终继续抓好。”

2.0版:稳得住、富得起

在武义县下山脱贫安置点城祥小区,每天吃过晚饭,57岁的居民李樟平便带着老伴孙儿去门前绿道散步。此道沿途分布着公园、医院、展览中心及农贸城,边上是秀美的熟溪河,往主城区不过十分钟路程。散完步,他们或到文化广场看戏曲爱好者表演,或参加小区里的广场舞活动,好不自在。

经过20余年实践摸索,武义的“下山脱贫”既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何提高安置小区质量、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如何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让山民们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2015年前后,武义启动2.0版模式,探索新的安置路径和方法。

据了解,一方面,武义出台《关于切实解决下山脱贫遗留问题的意见》,完善黄龙、思源、城祥、东溪等“多村合一”集中安置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在县城郊区、中心镇采取统一规划设计、农户自建房进行安置落户,如南湖、三角店、思源、柳城等安置小区。这一新的模式给予移民更多的区位便利、就业配套、发展空间。

目前,武义全县建成的下山脱贫小区(点),主要集中在城郊、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以及工业功能区附近,全县下山劳动力转产率达到了82%,下山农户人均年收入增长了70多倍。

黄坛村原是泉溪镇最南端的小山村,离武义县城30多公里,村民生活极为贫困。移居到泉溪工业园区旁后,距县城只有8公里,村民们有的去工业园区打工,有的自己办厂办企业,人均年收入少则两三万,多则上百万。履坦镇金桥村的廖春飞兄弟俩,下山前全家5口住在一间26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如今兄弟俩年收入超过200万元,买了4辆小轿车。

3.0版:“一步到位”变市民

2020年12月12日,在距离武义县城70公里的大溪口乡溪岭脚村水孔弄自然村,65岁的涂金旺正忙着将家具搬上货车,运往新住处。自一周前整村21户68人集体签约搬迁协议后,连日来,村民们陆陆续续腾空房屋、搬离物品。

“下山脱贫”并非新鲜事,但许多地方都是“一搬了事”。搬到哪里去、户籍能否解决、就业如何安置等等,日后都成为问题,隐患一大堆。针对这一难题,武义于2020年推出3.0版“下山脱贫”模式,计划用5年时间,将生活在高山、深山的山民,居住地、身份、职业全部换,生产生活一起转,一步到位变市民。目前,全县已有涉及18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1492户、4003人口达成整村搬迁意向,其中21个自然村整村搬达迁率100%。

记者了解到,由于地理因素影响,武义分为北中南三个区块,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在这一3.0版“下山脱贫”模式中,武义有意识地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项目集中,让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东北部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同时制定奖补激励政策,构建东北部对中南部的反哺机制。中南部则更多地承担生态保护职责,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为县域提供更加有效的生态支撑。

像水孔弄自然村的涂金旺,20来岁便外出谋生,长年辗转武义、永康等地帮人打稻谷,农闲的时候才回村里。对于未来,个人只能感到无能为力。

“没想到这次一步到位,不仅在县城安了家,还真变成了市民!” 涂金旺一家选择商品住宅安置,在县城城郊白洋街道百花山买了套120平方米房子。搬家时,他特意将以前耕地用的犁也带上了,准备留给孙子,以作纪念。

记者了解到,为让进城农民能安居乐业,当地人力社保局等部门进行有效对接,通过针对性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以及就业专场推介会,优先安排搬迁农民就业,确保搬迁农户搬得下、稳得住、有保障,实现整治与搬迁同步、搬迁与富民并重。

“下山脱贫”不仅解决了山区农民的贫困问题,也从源头上杜绝了乱砍滥伐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有效缓解了资源环境的压力。通过下山脱贫、退宅还林,武义全县实现封山育林1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4年的68%提高到74%,80%以上的地面水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生态环境不断趋好,让乡村旅游、特色民宿“遍地开花”。浙江宏福控股集团投入巨资,将柳城畲族镇梁家山村移民腾出的49幢土坯房,建成集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体验、游乐住宿为一体的生态民宿度假村。

武义县委书记姚激扬信心满满告诉记者,“三部曲”实现了异地下山脱贫与群众增收、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加快形成了优势互补、要素统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反贫困战略创新的最佳县域样本”。


阅读 13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