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全覆盖”鼓起贫困户腰包 ——湖南省娄底市打赢产业扶贫收官之战纪实

发布时间:2020-12-21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人均占有耕地不到半亩,全市缺水田逾三成,一些地方的耕地红线都延伸到了山上.......

群峰起伏的娄底市,位于湖南地理几何中心,为矿产资源枯竭转型市,更是一个“粮猪型”的农业大市,贫困人口偏多,财政压力大,农业方面的许多绝对数字也一直难在全省14个市州中占到平均值。

然而记者在调研后惊奇地发现,近年该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两项特别能体现民生改善的指标的增速,在全省却一直排名前列;去年此两项指标完成174.44亿元、12928元,更在全省各市州中均排名首位。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该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贫困农户增收明显,秘诀何在?娄底市副市长谢君毅表示,以发展扶贫主导产业为突破口,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该市基本实现了扶贫产业和经营主体对贫困农户的全覆盖。

扶贫产业全覆盖,不让一个贫困农户掉队

山间生机勃勃的千余亩葡萄园,使眉山村这个冷水江市昔日的穷村成为农业农村部授牌的“全园一村一品示范村”。葡萄园解决了村里165个劳动力的就业,其中困户人口43人,还带动了258户村民积极发展各种产业,村人均年收入2006年只有4000元,今年已超3万元。

这只是娄底市推进扶贫产业全覆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娄底市着力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和黑猪,促进粮、猪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力量重点培育柑柑、茶叶、蔬菜、油茶、肉牛等五大全市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特色水果、田鱼、家禽、辣椒、油菜、黄精、竹木、花卉等八大特色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培育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产,实现了贫困农户产业全覆盖。去年即投入产业扶贫资金89959万元,其中财政投入4.5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396个,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带动贫困农户304200人,有劳动能力贫困农户100706户,占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总数的100%。

“我们大力培育扶贫主导产业为贫困农户提供长效增收渠道。各县市区以一县一特主导产业为依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长效扶贫主导产业。新化县的茶叶产业、双峰县的辣酱产业、涟源市的中药材产业、冷水江市的优质水果产业、娄星区的休闲果蔬产业等场得到快速发展。”此前曾任市扶贫办主任并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上台阶的娄底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袁若宁表示。

冷水江市党政主要领导今年下乡调研、督促、指导产业扶贫工作达30多次,该市2019年即共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700万元,较2018年产业扶贫投入增长216%,且践行扶贫先扶志,出台政策鼓励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一是安排资金41.12万元,培训贫困户4112人次,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积极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2019年以奖补资金520.333万元,扶持2963户贫困户8063人自主发展产业,贫困户自主发展粮食作物5552亩、蔬菜作物2340亩,养牛、养猪、养羊5042头(只),发展水果、油茶400多亩,发展水产养殖1120亩。

双峰县强力推进组织建设,确保产业扶贫措施落地有声。据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谢联宇介绍,他们一是坚持一把手直接抓推动,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产业扶贫;二是配强产业扶贫兵力,统筹412支省市县乡四级驻村帮扶工作队驻点帮扶412个村,选派348名驻村指导员,所有贫困村和50个贫困人口以上的非贫困村派驻一名产业扶贫指导员,派出10951名干部职工参与结对帮扶30116户贫困户;三是坚持常态化督查制度,县里坚持一月一研究一调度一通报,县产业扶贫办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的逐村逐基地督查督办,及时督导解决产业扶贫中的问题。

涟源市对每年吸纳10名及以上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扶贫车间,额外给予每年2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全年就业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贫困劳动力给予每月300元的补贴。全市企业产业帮扶贡献突出,被评为省“千企帮千村”先进县市,其“扶贫车间”建设有力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成为资水河畔、雪峰山麓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毛细血管”延伸到贫困户

记者在新化县了解到,成立不久的炉观镇湖南炉观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全镇利益联结人数近万人,帮助了3500人脱贫,公司现有职工189人,其中贫困户和异地安置就业人员55人,这些贫困户每个月都能拿到2900元左右的工资,均已顺利脱贫;炉观镇竭力打造“一镇一品”红薯粉特色产业,并使之成为了助力全镇脱贫摘帽的一柄“利剑”。

在娄底市,象炉观食品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包括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内的新型经营主体在自身发展之同时,积极作为,勇于承担产业扶贫社会责任,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吸纳贫就近就地务工增收。全市有10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与20848户有劳动能力和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1643个种养专业合作社与有劳动能力和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70642户;498个贫困村建立了704个扶贫专业合作社,入社贫困户17029户;983户种养大户带动9427户有劳动能力和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503个家庭农场带动5816户有劳动能力和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

“作为国务院实施转型发展扶持政策的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我市耕地面积只11.7万亩,建档立卡贫困户却有4107户10615人,只有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围绕我市一县一特小水果产业,以优势产业带动扶贫产业,推进产业精准培育,将产业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链发展紧密结合,实现扶贫产业项目和全市主导产业高度融合,才能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冷水江市委书记向乾勇认为。

冷水江市沙办蜜柚扶贫产业园、三尖镇黄桃产业园、渣渡镇杨梅产业链扶贫产业园、铎山镇锦绣眉山葡萄扶贫产业园、铎山镇龙盘山油茶等油茶扶贫产业园、宏达毛易黑猪扶贫产业园、矿办北部山区猕猴桃扶贫产业园、金竹山镇肉牛养殖扶贫产业园等特色扶贫产业园蓬勃发展,成效明显。该市鑫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免费向贫困户发放蜜柚种苗、肥料达10多万元;水云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帮助贫困村光明村、六二村建设黄桃扶贫产业基地,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宏达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垫资为贫困户发放黑猪种苗,保底收购。该市实施的委托帮扶,按贫困人口每人2000元拨付委托帮扶主体,贫困人口每人五年收益2800元,委托帮扶主体五年内贴补贫困户每人800元。

着眼于提高收益,让贫困农户腰包都鼓起来

双峰县泉发生态家庭农场种植、加工蔬菜已达十年之久,长期雇请了多名当地贫困户,已累计支付工资约20万元;还和周边乡镇贫困户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收购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原材料达十万斤,对本村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土地帮助生产辣椒、大豆,并以每斤高于市场价一至两元价格回收产品,带动人平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

据统计,到目前娄底市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的贫困农户,人平收入达到2616元;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的贫困农户,人平收入达到2567元;通过种养大户带动的贫困农户,人平收益达到2142元;通过家庭农场带动的贫困农户,人平收益达到1537元,产业扶贫效果明显。

近三年来,新化县通过自主产业项目、村级主导产业项目、省级重点产业项目的实施,每年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其中年发放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资金1.24亿元,人平达1650元,实现了贫困户平稳增收。尤是去年以来新增茶园3200亩、茶园总计超8万亩,干茶产量达4750吨,综合产值达7.6亿元,茶叶产业已成为县域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天鹏茶叶等三个特色产业省级示范园成为助力农户脱贫致富的样板。去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即达到9820元,增长11%,增幅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冷水江市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积极探索“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模式;在前三年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基础上,全市择优选择26家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委托帮扶,与余下的107个村3731户9501名贫困人口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实现利益联结全面覆盖,仅此一项全市贫困人口人均增收近200元。该市潘海辉食品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网络销售平台,2020年扩建一条红薯休闲食品加工生产线,带动贫困村清塘村大部分贫困户发展红薯种植,并以高于市场价格每吨100元实行保底收购。

决战之年,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娄底人以战斗的姿态、精准的战法,打赢了产业扶贫的收官之战,全面攻克了贫困堡垒。“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目前,作为省“千企帮千村”先进市,娄底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九月在湘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努力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阅读 8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