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鲤鱼“游”出大产业 ——山东省高唐县三十里铺镇锦鲤产业助脱贫

发布时间:2020-12-14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王保文  本报记者 陈晨

“近两年,俺村锦鲤产业发展得好,全村上下都住上了小‘别墅’,家家奔上了小康路。俺夫妻俩仅凭在锦鲤产业园里打工,每年就能挣十多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劲头了。”日前,在山东省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徐马新村,村民夏清军高兴地向记者细数着自家的好日子。据了解,徐马新村仅凭锦鲤产业一项,每年可为村民创收60万元,增加集体收入10多万元。“穷根”拔掉了,村里最后五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也已成功脱贫。

曾经,地处黄河故道的徐马新村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全村335人、91户人家,没有产业支撑,乡亲们只能在贫瘠的沙土地里“刨食”。如今的徐马新村,一方方碧绿的鱼塘孕育着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一尾尾五彩斑斓的锦鲤“游”出了富民大产业。

如何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三十里铺镇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一方面,积极推行优质锦鲤繁育技术,并极力推广生态、高效、健康锦鲤养殖模式,提倡“封闭式循环水”“微孔充氧和底层增氧”等节水、节能养殖模式,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同水产渔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积极开展锦鲤新品种研究培育,现已经培育出被业界广泛认可的“池丰三色”、“驼背龙”等特色品种。

为了延伸产业链,三十里铺镇以徐马新村为中心,打造锦鲤文旅小镇,规划了科技、文化、教育、休闲、贸易等五大功能区,从最初的养殖销售逐步发展到了全水族工程和锦鲤文化产业集群,实现了锦鲤繁育、优选、精养、销售、观光一体化。 同时,三十里铺镇抓准乡村振兴重要契机,积极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投资兴建锦鲤基因库、锦鲤文化博物馆、青少年科普园、锦鲤名人堂及锦鲤培训中心,将锦鲤文化产业与体闲渔业、旅游服务业、生态文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该镇锦鲤产业园区规模达到800余亩,年创产值1.6亿元,带动2000余人家门口就业。作为扶贫基地,锦鲤产业园区还提供专项资金及就业岗位用于脱贫攻坚事业,为全镇50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阅读 15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