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迈向旅游经济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0-11-13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吉林省的宝贵自然资源。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整合全省资源,突出发展冰雪经济和避暑休闲产业,迈向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吉林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76.34万人次,占全省接待游客总量的29.29%。
冰雪资源是吉林的厚重“名片”
2016年9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创新提出建设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的“3+X”冰雪全产业链。这是全国首个专门研究冰雪产业的政策意见,首次构建了冰雪产业的产业架构,首次提出冰雪产业发展的目标体系。从此,冰雪资源和冰雪经济成为了吉林省厚重的“名片”。
5年来,从“最美的雪花飘落在吉林”到“中国品质滑雪在吉林”,吉林冰雪形成了冰雪休闲度假、冰雪温泉养生、冰雪观光体验、冰雪民俗史迹4大产品体系,滑冰雪、泡温泉、看雾凇、赏民俗成为游客们消费的热点。
2018年至2019年雪季,全省共接待游客8431.84万人次,比2015年至2016年雪季增长90.38%。
今年10月23日,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趣吉林·滑呗’雪场开板系列活动暨2020—2021吉林省冰雪季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长春、吉林、白山等冰雪城市携冰雪产品、政策利好“组团”亮相,共同打造滑雪爱好者“开板、封板在吉林”的市场形象,拓展吉林冰雪品牌的知名度。
绿水青山是吉林夏季经济新亮点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利用绿水青山的宝贵资源,确定了建设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避暑休闲名省和新兴旅居大省的发展目标。
吉林省夏季常温在“清爽22℃”左右,吉林省紧紧抓住这一品牌,优化提升“山水林田”四大传统业态,突出发展避暑康养、研学旅行和避暑旅居等3大新兴业态,打造山水清奇、森林清谧、文化清醇、生活清逸、田园清馨、舌尖清香等6大产品体系。由此,吉林省夏季经济新亮点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的系统化发展新路。
为应对疫情冲击,今年夏季,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推出了为期31天的“精彩夜吉林·2020消夏演出季”活动。线上、线下的30余场演出,8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展览展示,500余种产品送到百姓家门口展售,精彩纷呈的演出季累计吸引了现场观众9万余人次,在线观众近279万人次,展现出文旅融合的蓬勃生机和坚定发展的信心,为全省文旅经济回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吉林省共接待游客1626.3万人次,同比恢复89.65%;实现旅游总收入107.53亿元,同比恢复80.04%;人均花费661.2元,同比恢复89.29%。
顶层设计吉林迎来旅游经济发展的春天
“十三五”期间,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这一顶层设计,为吉林省迎来了旅游经济发展的春天。根据这一方案,全省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全域旅游各业态正逐步健全,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完善,旅游监管水平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机制更加完善,全域旅游整体营销特色鲜明,创新改革形成了示范带动作用。
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19地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长白山池北区、敦化市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长春莲花山、农安、东丰、长白、前郭、大安、龙井等7个县(市、区)跻身全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让人们感到惊喜的是长春市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列为全市重点督办事项,开创城市全域辐射型发展模式;吉林市深挖资源,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创建总体规划;延边州实施“旅游兴州”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通化创建红色和康养特色驱动型全域旅游;长白山打造龙头景区带动型全域旅游;敦化市确定“一区多基地”的创建发展路径;集安、双阳等地创新投融资机制,并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绩效考评体系。
近年来,吉林省随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报告》的发布、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的召开、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和乡村旅馆引入规范和标准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全省乡村旅游发展从零散走向系统,从无序走向规范,从自发走向统筹。全省乡村旅游业态形成了以延边安图县和白山临江市为代表的资源依托型、以吉林丰满区为代表的区位依托型、以四平铁西区为代表的政府推动型、以长春双阳区为代表的市场依托型和以九台区为代表的产业依托型等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打造了舒兰二合雪乡、延边金达莱朝鲜族民俗村等一批乡村旅游发展典范。此外,《吉林省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吉林省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出台,多部门联动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富民的新渠道。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