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亩荒地变良田,家庭农场铺就扶贫新路
发布时间:2020-10-30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今年收谷子你们可是出了大力气,现在谷子都打下来了,大家都来尝尝口感怎么样!”10月29日,在涞水县明义镇东明义村委会会议室,孙建霞将今年新收的小米赠送给村里21户贫困户,让他们一起共享劳动果实。
“看着村里大片的荒地闲置,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就想利用起来开办一个农场,这样也能带动身边的村民们一起增收致富。”孙建霞谈起建立家庭农场的初衷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53岁的孙建霞,是东明义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当“家庭农场”这个概念从电视中进入她的视野时,她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虽然当时面临资金不足、管理经验欠缺等困难,但是她依然没有放弃,开始四处筹备资金,向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请教并自学农场管理技术。通过不断努力,她终于在2019年10月注册成功商标为“初农源”的家庭农场。
如今家庭农场已经从村民手里流转荒地、闲置土地120多亩,主要种有玉米、花生、红薯、谷物等经济作物及白菜、萝卜等蔬菜。
今年农场主推产品就是富硒小米和黄金小米,这两种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刘安今年68岁,是农场雇佣的长期工人,也是这个农场的技术“顾问”。这两种小米从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再到收获,他全程参与。
“我们农场今年种的富硒小米和黄金小米具有抗倒伏、抗病虫害、抗干旱的效果,而且施的都是农家肥,就是为了让人们吃上放心的粮食。”刘安介绍说。
“今年这两个品种的谷子种了30多亩,产量近7000斤,都是纯手工收割,这样不仅能将颗粒不饱满与品质不好的谷穗筛选出去,而且边收割边销售的模式,还可以保证人们购买小米的新鲜度”。孙建霞说,通过微信群、并与电商合作等多种方式销售小米,预计实现利润近四万元。
创一个产业、带一方乡亲,这是孙建霞创办家庭农场的初衷。家庭农场在土地流转及用工上,向贫困户倾斜,通过“家庭农场+贫困户”这种扶贫模式,让农场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多元收入带动贫困户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枝就是其中一例。
“今年把家里两亩多责任田流转给了初农源家庭家场,除了土地流转收入的2000元,农忙时节在农场里打工还可以挣2000多元。”李枝是东明义村的贫困户,家里老人和丈夫常年生病卧病在床,孩子上学,以及全家的负担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在农场当临时工,不仅能照顾家人,收入还不操心,觉得很划算。
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枝在农场收割谷子
收获完成的新鲜小米
孙建霞和村民一起收割谷子
“农场里像李枝这样的临时工人有20多人,还有4个长期工人,农场每年用工费用支出近10万元。自从这个模式建立以来,解决了我们村儿好多贫困户的劳动力,还有其他的剩余劳动力,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东明义村党支部书记任保明表示。
初农源家庭农场是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多种经营家庭农场,除谷子外,其它农作物和蔬菜也将进入成熟期,这将为孙建霞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目前,家庭农场虽然只是刚刚起步,但孙建霞在心里已经描绘好了未来的发展蓝图。
“我们将继续扩大家庭农场种植规模,吸收更多贫困户还有闲散劳动力来我们这里打工。同时扩宽销路,让消费者吃上更多的健康食品。”孙建霞对未来充满憧憬。
发展现代农业,走科学致富之路,做小康路上的新农民,这是孙建霞的梦想,也是她脚踏实地努力的方向。在涞水这片富饶美丽的沃土上,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已成为广大家庭式农场、大农户、小家庭的共识,众多像孙建霞一样的新型农民正迈开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步,朝前走。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