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渔民时代”的日子咋样了? ——探访安徽、江西退捕渔民的“岸上生活”

发布时间:2020-09-23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还有3个多月,长江流域干流和重要支流也将开启常年禁捕。目前,沿江各省(市)正加紧完成船网处置、退捕渔民转产安置等工作。

从“江上”“船上”到“岸上”“陆上”,退捕渔民能否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年龄偏大的渔民,上岸后是否有保障,将来能否领取“退休金”?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来到安徽马鞍山、江西南昌等地探访了渔民们的“岸上生活”。

“四有一畅”成标配,退捕上岸有保障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这句顺口溜,描绘的是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曾经的样子。

长江主航道流经马鞍山,在薛家洼形成了一处避风港湾。就在两年前,这片并不算大的湾区内,曾驻扎着7家“散乱污”企业、3家非法码头、2个畜禽养殖场和1处固废堆放点。湾内还有223条渔民的住家船、作业船,50户长江渔民的起居生活都在这里,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而经过整治后,如今的薛家洼生态园里,亲水平台、市民休闲步道,被成片的杨树林和如茵的绿地环绕,江畔美景令人陶醉。

”” 
渔民张周华(右)如今成为一名护渔员。

说起生活的变化,48岁的退捕渔民张周华表示,“祖祖辈辈都是渔民,打鱼的收入越来越少,薛家洼的环境也越来越糟。这两年政府的整治很给力,对我们退捕渔民也蛮照顾的,长江禁捕我们也很支持。”

“我现在转产上岸成了护渔队员,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住家船和生产船拆掉后领到了补偿款。现在搬进了楼房,儿子在工厂做车工,两代人都有收入。”护渔员,是张周华的新身份,他每天会和队友一起巡护薛家洼到采石风景区的一段岸线,13公里内共有4名护渔队员,大家共同负责巡护、水上保洁等工作。目前,全市已有护渔员190余人。

起初听说要退捕,张周华等人并非没有顾虑。“水上的生活更自在,时间更自由,担心岸上‘人生地不熟’,没有生活来源。”

为此,2019年以来,马鞍山市农业农村等部门深入渔民群体开展动员,广泛宣传中央和地方禁捕退捕渔民补偿安置的有关政策,并积极为渔民们提供就业培训、组织专场招聘、安排公益性岗位,打消了渔民们的顾虑。

与此同时,马鞍山还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参保档次就高不就低、待遇能叠加、帐户可转移等。对16~59周岁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渔民,根据参保人所选年缴费档次分别按照每年1500元、2000元的标准,由政府为其代缴15年养老保险费,做到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家庭成员应保尽保,让渔民上岸后能够稳得住、有保障。

截至2019年7月中旬,马鞍山市已全部完成退捕渔民2984户,涉及渔业人口10757人;全市共回收退捕渔船5651艘,所有网具和随船渔具也一并回收并全部销毁。今年7月底,全市禁捕退捕资金已到位2.99亿元,已支付2.37亿元,用于渔民的渔船拆解补助与拆卸费用已支付完成。

如今在马鞍山,有房住、有社保、有工作、有学上、心情舒畅的“四有一畅”,成为了转产渔民们的“新标配”,岸上生活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多种渠道促就业,渔民转产出路广

“我今年41,从14岁就跟着父辈在鄱阳湖打鱼。去年响应政府号召退捕转产,4条船加上网具、捕捞证等各项补助一共93000元。现在还是渔民,不过不打鱼了,养小龙虾。”在江西南昌市新建区象山镇垾角村,兴旺家庭农场的主人吴华山正在享受闲暇时光。

今年,他流转的400亩水田总共产出3万斤小龙虾,收入近30万元,让他这个退捕搞养殖的“新手”喜出望外。

吴华山家祖孙三代以捕鱼为生,亲眼见证了鄱阳湖区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人们主要捕捞的其实大部分是小龙虾。退捕上岸后,他利用自有资金,又向信用社贷了一部分款,流转土地做起了养殖。“政府还提供了补贴,差不多覆盖每亩地的流转成本,对我帮助很大。”吴华山说。

如今在南昌市新建区,像吴华山这样的农场主、新型经营主体越来越多。

“今年以来,为促进退捕渔民就业、创业,新建区采取1+1+n的模式推动渔民转产就业。1就是一笔资金,区财政已下拨8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给所涉乡镇,用于扶持乡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吸纳退捕渔民就业;第二个1就是一个窗口,我们已在县城农民工综合服务市场专门设置了渔民服务窗口,为他们就业牵线搭桥,已有60余人在此成功实现了再就业;n就是开展若干个专场招聘会、技能培训班,真正实现‘能小康’的目标。”新建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谭云平说。

而在江西余干县的康山大堤畔,25岁的袁芳本是一名“渔二代”。学生时代每逢假期,她和弟弟都会回到船上给父母帮忙。如今,她已经成为忠义风景区里的一名导游,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

巧合的是,她和父亲还成了景区里的“同事”。原来,袁芳一家的捕捞方式主要是利用鸬鹚来捕鱼,而这项传统的技艺正随着长江禁捕退捕淡出人们的视线。为此,当地专门在景区里安排了鸬鹚捕鱼的表演,这也为袁芳的父亲提供了就业岗位。父女两代人,一同吃上了“旅游饭”。

据介绍,今年,余干县通过采取干部结对帮扶、拓宽渠道帮扶、就业政策帮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渔民转产就业的安置能力。特别是在就业方面,结合养殖水面多的特点,集体土地可优先考虑租给渔民从事种养殖;结合渔民的技能特点,输送渔民到本地外地成为养殖工人;结合渔民群体年龄层上的特点,输送年轻渔民外出务工;结合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安排渔民从事农家乐、民宿等服务行业。此外,有创业意愿的渔民还将得到创业指导、贷款支持和跟踪帮扶。目前余干县已实现转产就业5165人,就业率85%。江西全省退捕渔民实现就业3.01万人,占比达53.4%。

目前,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阅读 86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