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苦甲天下”到奔向小康 ——宁夏固原西吉县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20-09-11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山大沟深、生态脆弱,位于六盘山西麓、黄土高原沟壑深处的西海固,曾有“苦甲天下”之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地处西海固地区腹地,是西海固地区摆脱贫困的最后一个堡垒。

如今,这里的村村镇镇、沟沟岭岭,已是山青水绿、一片丰饶。从贫困发生率达到34.4%,贫困人口15.5万人,到2019年贫困人口减少到4340人,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95%。当年的龟裂和贫瘠中生长出了满眼生机。

沧海桑田,大地无言。唯有生活在此的人们用誓言和行动、用希望和汗水,将党的扶贫政策撒播进每一片土地,将战天斗地拔穷根的烙印深深刻印进每一个沟岔,浇灌出累累硕果。

””

闽宁合作扶贫车间

带着干,有奔头

——支部会入户,好政策送进农户心里

硝河乡新庄村的村委会办公室里,只有几张简单的办公家具,驻村第一书记王元明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

黝黑的皮肤、朴实的笑容,这个西部老汉话不多。可一讲起以党建促脱贫,王元明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打开老百姓的心结,才能打开扶贫工作新局面。”

新庄村是一个回族聚居村,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以往这里邻里纠纷不断,干群关系紧张,上访缠访频发,导致扶贫项目无法落实,干部甚至一度不敢进村开展工作,是西吉县远近闻名的“问题村”。

治病得治“心病”。王元明开的“药方”是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

群众在哪里,就把党建工作做到哪里。于是,道路旁、家门口、路灯下、活动场……凡是村民们所到之处,都成了王元明的会场、课堂、讲习所。半年里,这样的“路边会”召开了60多场次。

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把政策讲清了、思想理顺了、道理说透了,村民更好理解了惠民政策和脱贫举措,邻里、干群之间的矛盾纠纷少了,议政策、话发展的氛围浓了。

发展的意愿强了,步子自然也就快了。三年间,4000亩马铃薯玉米套种基地、500亩特色产业基地、1000亩优质青贮玉米试验基地相继在新庄村落地,往日的“荒山”尽披绿装;全村牛存栏量由原来的667头增加到2366头,羊存栏几乎翻了一番,农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了9536元,全村184户89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现有未脱贫户只剩7户16人,贫困发生率由25.8%降到了0.44%,新庄村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

抓支部强堡垒,打造脱贫攻坚火车头,目前,全县1416名村干部中致富带头人572人,返乡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08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到80%以上。在脱贫攻坚一线谋划推动党建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力量向脱贫攻坚集中、政策向脱贫攻坚倾斜,西吉县在推动抓党建促脱贫上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今年以来,全县32名县级干部和355名科级干部到村网格化包抓,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办实事解难题”专项行动,层层压实责任。区市县选派第一书记295名、工作队员518名,安排帮扶责任人7181名,做到了驻村工作队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有贴心人,有好政策,带着干、有奔头,“燃”起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拔穷根有了最大的干劲和冲劲。

””

脱贫致富后的马志明一家

跟着干,有希望

——“新农人”返乡,带农脱贫奔小康

走进位于西吉县吉强镇芦子沟村的宁夏兴鲜杂粮开发有限有公司,8条现代化的杂粮生产线正在加速运转,一件件精包装的杂粮产品等待装箱入库销至全国各地。

“一人富不是真的富,乡亲们共同富裕才是富。”兴鲜杂粮总经理常晓明说。仅2019年,公司辐射带动贫困户262户种植5000亩杂粮,面向全县贫困户收购原粮230吨,同时吸收35名贫困户入厂成为产业工人,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

这其实是常晓明的第二次创业了。早年,在外地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行业,常晓明的生活逐渐富裕了。可每次回到村子里,看到土地荒芜、杂草蔓延,他始终放不下心,总想着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

2015年,常晓明回到家乡,一边流转撂荒的土地,种植糜子、胡麻、荞麦、谷子等杂粮,一边建设车间工厂,成立了宁夏兴鲜杂粮种植基地,并创办“常興鲜”品牌。公司向贫困群众提供全生育期标准化技术服务,还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料、地膜等农资,并以高出市场价5%的价格全部收购。截至今年7月,基地共销售杂粮农产品680吨,累计销售额达850万元。

不止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带头人在相关产业上的发展,还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兴隆镇川口村,宁夏源龙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建于2020年4月,开展畜禽污粪、作物秸秆、有机生活垃圾综合无害化处理,年处理畜禽粪污达15万吨。

村上的建档立卡户王海青和妻子都在这个基地工作,两人月收入达7000元。粪污处理场每年吸纳务工3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200余人次,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20万元,实现了村和企业的抱团联动发展。

近年来,西吉县召回并扶持在外创业优秀青年回乡创办企业(合作社)112家,评选表彰“优秀创业青年”10名。全县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1706人,“二合一”带头人139人,创建兴隆、震湖、新营示范乡镇3个,吉强镇龙王坝、马莲乡张堡塬等示范村19个,辐射带动全县19个乡镇1.5万农户脱贫致富。跟着能人干,有产业有希望,越来越多“老乡”一起脱贫致富的奋斗故事正在这片土地上演。

””

艾草加工扶贫车间

一起干,有力量

——闽宁扶贫车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有工作

“制衣车间修成后,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家住西吉县工业园区锦绣家园的马更兄已经在达美制衣扶贫车间工作一年有余。每天早上7点半,她就骑着电动车上班,风雨无阻。

拿纽扣、线头打结、穿线、入针……马更兄熟练地为消防服缝制着纽扣。“在车间,我负责给衣服钉扣子,每月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

马更兄所在的达美制衣扶贫车间,是西吉县政府为进一步深化闽宁协作,于2019年入驻西吉闽宁产业园。制衣厂人事经理陈光平是福建莆田人,共有福建佩吉服装、天菲服饰和达美制衣3家服装制造企业进驻,总投资达1500万元。2019年入驻产业园建成投产,订单式生产各种规格童装、冲锋衣、消防服等,稳定用工500多人,对工作满3个月的建档立卡户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补贴,对工作满6个月的建档立卡户给予一次性6000元的补贴。

据陈光平介绍,今年疫情加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国外订单取消了6成以上,“我们采取出口转内销的形式挽回了部分损失,通过灵活调整工作时间,目前扶贫车间运转正常。”

“莆田与西吉,跨越千里,山海相连,心手相牵。”西吉县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县建成闽宁扶贫车间46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地就业91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比95%以上。

通过“政府+人才市场+闽籍企业+建档立卡户”的四联动模式,西吉县打出技能培训、定向招聘、岗位开发组合拳,采取设立服务机构、做好组织输送、建立实训基地、举办创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等措施,加强劳务协作。2017年至2019年,西吉县年均劳务输出近12万人,年均总收入24亿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

今年,围绕闽宁示范村提升、薄弱村提升、特色产业培育、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与转移、消费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扶持参与脱贫攻坚的闽籍企业发展、平台建设等项目,全县计划投资闽宁资金1000万元,建设30家扶贫车间,计划受益贫困人口1万人以上,带动脱贫4000人以上。一起干,让更多群众在脱贫致富的幸福路上更加“稳稳地”往前奔。

””

晾晒“红军粉”




阅读 27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