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斛“上树”“入岩”收“黄金”

发布时间:2020-07-03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盛夏时节,位于黔桂交界处的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者贵村的林地生机盎然:一株株青杠树的树干上爬满了铁皮石斛,一朵朵鹅黄色的花瓣四面散开,花蕊微带紫红,在水汽的氤氲下显得格外温婉清艳。微风拂过,健壮的枝条随风摇曳,奋力吸取着天地精华。

“这里的大树小树,棵棵都是‘发财树’。”者贵村44岁的村民陈健指着漫山遍野的树木笑着说,天然林不能砍,以前只能好好管护,但自从树上“种上”石斛,守了几十年的青山立马变成了“金山”。

石斛产业是贵州省筛选的12个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贵州省充分利用适宜石斛生长的海拔、气候、降水、温度等自然优势,结合长期积淀的产业优势,全力推进石斛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贵州出台《贵州省发展石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一系列措施后,明确了近3年的发展目标,石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赤水市为核心的金钗石斛产业集群,黔西南州、黔南州石漠化区铁皮石斛产业集群和锦屏县的近野生石斛示范基地。

锦屏县作为全国33个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近年来,该县立足182.6万亩林地资源优势,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秉持“林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铁皮石斛产业,全县计划到2021年种植铁皮石斛3万亩以上。同时发展树下套种中药材、树中养蜂的“林中生态经济”,其中,中药材种植91000亩,养殖蜜蜂7000箱,村民通过就近就业增收,“守着青山过穷日子”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受疫情影响,之前打工的企业倒闭了,一时找不到新的务工单位,经介绍才来到石斛基地上班,虽然工资没有外出务工那么高,但是每天120元,来一天算一天的工作方式,灵活又合理,让我有更多时间照顾家人。”锦屏县三江镇菜园村村民王女士告诉记者。

“笃山笃山,石头连成山,爬了一坡还要上一坎,十村九组是荒山,家家没有胖娃娃!”这是安龙县笃山镇当地曾经流传的一段顺口溜,道出了这个安龙县最偏远、最贫困的极贫乡镇艰难的生存状况。

2018年年初,贵州省利增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入驻笃山镇坡老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120户312人种植铁皮石斛2100亩,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产业脱贫难题。

走进水明组,一座座墨绿的天然林山峰若隐若现,山脚下一处传来了乡亲们的谈笑声。记者循声而去,只见几位约60岁的妇女,正“趴”在裸露的岩石上,小心翼翼地用青苔覆盖刚刚移栽到石缝里的铁皮石斛苗。

“老板常年请我来干活,月工资2000元。不但这样,还有石山都全部流转下来,同时带动发展小伙姜、土蜂蜜、土鸡蛋等产业;一年光是在铁皮石斛公司的收入和土地费都是三四万”村民张大秀一边忙活,一边满意地对记者说道。

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的保障。在赤水市的金钗石斛种植基地,当地推行“国有平台公司+社会专业实体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四位一体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参与经营和就近务工等方式增收脱贫,助推5120户15886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均年增收达7000元。

6月21日,记者从贵州省石斛产业推进大会上了解到,截至5月底,贵州石斛种植面积15.95万亩,石斛干花产量123.55吨,鲜条产量8097.73吨,产值21.61亿元。石斛近野生种植面积、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和金钗石斛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

贵州省副省长王世杰表示,发展石斛产业,是贵州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必然选择,是贵州省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是适时消费升级的迫切需要。贵州将抓住重点,全力推进贵州省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种植规模,巩固近野生石斛大省强省地位。


阅读 13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