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一开,躺着收钱

发布时间:2020-06-10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只要开太阳,村里和老百姓就能有钱收。”许爱玮指向不远处的农房,边走边向记者讲述,“农户出屋顶资源,村集体提供光伏发电设备。每间屋顶一年500元租金,像这种三间房的,就是1500元的纯收入,还能直接为村集体带来近15万元的经营性收入。”

许爱玮是浙江省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现为云和县白龙山街道三门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兼任街道党工委的挂职副书记。而他真实的身份则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的辅导员,下乡已有一年多光景,对于村情,如数家珍。

论区位,三门村算不得偏远,离县城仅七八公里,但这里三面环山,过去百姓以种植食用菌为主,随着效益走低,才逐渐洗脚上岸,到临近的木玩等企业打工。因为有工资性收入,大部分老百姓生活还算富足,可村集体却穷得叮当响。

“年收入也就一两万,还不够各种运维支出,只能靠上头补助。”吴元西当了八年村支书,自己开有一家私企,按理说蛮有经营头脑,“不是不想干,是村里真没啥资源,也没钱办事。”

前几年,浙江提出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按要求,每个村经营性收入最少每年5万元。2018年,三门村被列为省级扶贫重点帮扶村,费了不少劲,这才过线,摘掉了帽子。可新的任务又来了:到2022年,需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至少达到8万元。

根据统一部署,2018年底,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共同组成帮扶工作组,结对三门村。核心任务就是,帮助提升集体经济收入和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发展什么产业?调研一圈后,工作组有了初步思路:引入光伏项目。

“光伏发电项目门槛低,投入不大,见效迅速,关键后期运维简便,又绿色环保。”章明跃是浙江能源监管办的干部,自然手握不少相关资源,“但我们发现,三门村并不具备建设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农光互补电站的条件,低收入农户的家庭屋顶也不具备安装户用光伏的条件。”

唯一的法子,就是利用其它农户的屋顶。可各种争议随之而来:老百姓怕漏水和辐射;村集体、街道以及相关部门则担心,这些设备建在农户屋顶上,会不会有资产权属和利益分配的矛盾。经过多次商讨,一个稳妥的方案出炉:村、民、企共建户用光伏电站。

简单来说,爱心企业捐赠物资和各种帮扶资金给村集体,农户提供屋顶资源和政府新能源初装补贴政策资源,由村集体作为项目业主,负责具体实施和后续运维,所获收入按比分配,20年后电站免费赠送给村民。期间,村集体此部分收入主要用于扶持低收入农户。

为了消除村民顾虑,村委主任杨进伟带头同意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电站,最后经过动员,首批41户农户的屋顶装上了光伏发电设备,并于2019年9月底正式完成施工和并网。9个月以来,已累计发电近19万度,为村集体和老百姓带来了13.2万元的经济收入。不出意外,到今年底,三门村就能提前两年完成省定的新任务。

在三门村,212户人家中,尚有25户低收入农户。有了这笔钱,怎么来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帮扶工作组的组长,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王心良是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教授,他们的路径是,盘活闲置的菇棚土地资源,鼓励这些低收入农户种植小香薯等特色经济作物。

“不仅要让他们种得好,关键还得卖得出,并且能卖出好价钱。因此,我们准备定生产标准,完善物流、包装等体系,以及创建品牌,引入文创和团队,通过供应链改造,让三门村所产的农产品变成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商品。这样,即使我们结束了帮扶,这件事也能继续做下去。”王心良说。

在帮扶工作组的三位成员看来,这也符合农旅融合的发展趋势。按照他们的计划,三门村毗邻县里即将重点打造的灵漈山景区,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发展以农业为基础的生态休闲旅游,农产品则能直接转为旅游地商品。有了这些产业,今后除了光伏发电,老百姓便真正能在家门口“躺收”。



阅读 8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