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提“枣”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0-09-11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再过一阵子大枣就下来啦!”在青岛即墨区蓝村街道王演庄北村的大枣采摘园门前,枣园主人毛德进在和村干部讨论招揽游客的法子。看到记者来,他热情地打起招呼。

这片村里最大的枣园位置不错,就在青银高速青岛出口大约2公里处。不过,今年是枣园第一次能将采摘游时间提到国庆节前——去年底今年初,蓝村街道以政府补贴形式为毛德进免费建起5个大棚,今年能下枣的枣树大约有150棵。“有了大棚,采摘时间能比往年提早至少半个月,国庆、中秋两个假期都能赶上。”说到这他掩饰不住地高兴,“我跟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还真没想过,在家门口守着土地,一年也能有几十万元收入。”毛德进说。

王演庄北村是个处在城市边缘的普通乡村,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有限,包括毛德进在内的村民就守着一人一亩多的那点口粮地,过着“年吃年用”的日子。把农闲做点生意、打点零工都算上,到2000年左右,一户收入也就万把块钱。“都担心有个病啥的,那就不够用了。”村党支部书记毛德忠回忆。但毛德进这人挺执着,从那时起,他开始了“折腾”的日子。

在现在这片枣园向南300米的地方,毛德进用东借西凑来的一万元钱,栽下2000棵枣树苗,品种是从农业杂志的中缝看到的。“甜甜的大枣吃着容易,自己种起来可真难啊。”2000棵枣树当年就只活了一半。接下来的几年间,枣树始终都没啥收入,每年还得“拆东墙补西墙”还债。但这也坚定了他非将这事干成不可的决心:到外地取经,加上自己慢慢摸索,到2010年左右,枣园开始有了起色,一年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并逐年好转,这也让毛德进成了当时村里先富起来的“能人”。

在他的带领下,村里陆续有村民办起草莓园、无花果园。但真正的转机发生在2014年以后。在区镇两级政府支持下,王演庄北村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连片经营,发展高效农业。瞅准这个机会,毛德进又承包下80亩地,枣园面积扩大到了100多亩。

“技术有,但农民最怕丰产不丰收。”毛德进从电视上看到,当时全国有好多地方乡村采摘旅游搞得红红火火,这成了他继续“折腾”的方向。但他也担心,游客进不来,又或者进来了觉得不舒心,那生意依然做不成。

村党支部接下来的一系列举动打消了他的顾虑: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村容村貌美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改造:投资220多万元对村西8条机耕路进行硬化;投资360余万元清淤浆砌平塘7处,投资460余万元整修河道2处,投资60余万元建设灌溉工程1处,为采摘园逐一做好“水”文章……

2018年,村里又成立了双泉旅游合作社,挖掘大屋巷、古村落和古官道等传统文化,规划“草莓+大枣+无花果+民俗”精品采摘路线。旅游合作社还统一设计、制作门楼,统一接待标准等。去年,王演庄北村农家乐旅游收入达到200余万元,百余位村民参与其中,毛德进的采摘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去年收入已经超过50万元。

一些乡亲搞起乡村旅游,另一些乡亲也无需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几年,王演庄北村所在蓝村街道港口经济、智慧物流、轨道交通、跨境电商、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板块加速发力,越来越多优质企业纷至沓来,成为吸纳劳动力的有效载体。毛德忠说,去年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3600元。

“党的政策好,但首先得自己努力向前奔。”回忆起这些年脱贫致富的过程,最让毛德进感到欣慰的,是这片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再是跟年轻人绝缘的土地——不仅游客来了,他的女儿也从外地回来,准备接手枣园生意,接棒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编辑: 提文凡 作者: 付玉婷 张晓帆 通讯员 梁之磊 徐 宁

阅读 18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