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动物炭疽病防控知识
发布时间:2020-09-10信息来源:辽宁农业农村厅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羊、马、驴等草食动物,人类也可感染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炭疽的动物、进食感染炭疽的动物肉类、吸入含有炭疽杆菌的气溶胶或尘埃、接触带有炭疽杆菌的动物皮毛等污染物而感染发病。炭疽临床病型有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及炭疽性脑膜炎等,以皮肤炭疽最常见,该病呈地方性流行,且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洪水泛滥等夏秋季节。因此,在雨季,尤其是发生暴雨后,重点地区应格外重视和加强炭疽的防疫工作,加强监测排查和对公众的宣传。
我省是炭疽病的老疫区,近年来,部分地区动物散发过炭疽疫情,也出现过零星人感染发病的情况。炭疽防控的主要措施,一是在炭疽高发季节按照农业农村部门的规定开展易感动物疫苗免疫接种;二是农业农村部门加大监测排查;三是动物饲养者等相关人员及时报告动物疫情;四是农业农村部门按照规定科学规范控制疫情。五是相关人员要做好防护。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牛羊饲养、经营相关从业人员及公众的炭疽防控知识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执之,是做好炭疽防控的基础。
炭疽感染动物临床症状主要呈急性经过,以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血液呈暗紫红色,凝固不良,似煤焦油状。该病的潜伏期可长达20天,因此也存在慢性感染临床症状不明显动物,不易发现,是导致疫情传播的重要风险因素。
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疑似本病的动物,应主动向当地村动物防疫员或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等部门报告。接到报告后,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检查等,并按照炭疽采样规范采集病料送符合规定的实验室诊断。由于炭疽杆菌暴露于空气中易形成芽胞,而具备超强的环境耐受力,可持续存活数十年,导致在炭疽杆菌污染的土壤、水源等场地易形成持久的炭疽疫源地,因此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疑似炭疽患病动物、确诊患病动物及病死动物的尸体剖检。
经现场调查核实,临床诊断为疑似炭疽的,应在2小时内将情况逐级报至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兽医主管部门;省、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为炭疽的,应将诊断结果报至本级兽医主管部门和上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在1小时内逐级报至省兽医主管部门;省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报省人民政府及农业农村部;当发生动物炭疽疫情时,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通报同级卫生部门。疫情认定后,由农业农村部负责公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
确诊发生炭疽病疫情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疫点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当地政府派专人24小时值班看守,严禁易感动物和动物产品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运出,对进出的人员、车辆要严格登记和消毒。患病动物和同群动物进行无血扑杀处理,其它易感动物按要求紧急免疫接种。对疫点内动物舍、场地及所有运载工具、饮水用具等必须进行严格彻底消毒。疫区周围也要设置警示标志,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立临时性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铺设消毒草垫,当地政府派专人24小时监管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检查、消毒。禁止疫区内易感动物及其产品交易、移动,所有易感动物应圈养或在指定地点放养。对动物舍、道路等可能被污染的场所要按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对疫区内的所有易感动物按规定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受威胁区内的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实施封锁、扑杀、消毒等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要做好自身安全及卫生防护工作,工作时应全程规范穿戴防护服、口罩、胶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严格消毒后才能离开工作区域,同时做好使用过的防护用品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