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瘠地变身高产稳产田?——旱能浇、涝能排,滨州3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90%
发布时间:2020-05-19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5月11日,在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中裕白茅岭基地的麦田里,绿油油的小麦随风起伏。这片麦地是中裕谷物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高标准农田。
田间,几条灌溉沟渠有序分布,记者注意到,每条沟渠的前端都有两条管道。据合作社副理事长尹龙泉介绍,这是他们的水肥一体化设施,水和肥以10:1的比例通过管道汇入。“在重度盐碱沙地,我们利用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合作社养了30万头猪,猪粪经过大型沼气工程处理后,沼液是最好的有机肥。”
此外,合作社还修路挖渠,利用周边韩墩干渠连着黄河的区位优势,引黄河水。这样一来,不但旱能浇、涝能排,通过沼液改良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种出的小麦质量也大大提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高产田、稳产田、丰收田。
而在过去,却不是这光景。“自建村以来,我们这里就是大片的盐碱地,能耕种的土地很少。虽然户均四五十亩地,但真正能种的只有10多亩。每年亩产300斤小麦、350斤玉米。不能耕种的地,就种棉花,但产量太低,白搭功夫。”在合作社打工的张马村村民张洪国告诉记者。
不只张马村,附近的任马村、瓦张村、中石营村等8个村庄的900多户3000多人,都被贫瘠的土地限制了。那时,家家户户各自为政,种植不成规模。没有灌溉水系,地里荒草丛生。因为没有路,作物种出来也运不出去。
2018年,合作社流转了这几个村的5000亩盐碱地,铺开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昔日贫瘠土地摇身一变成良田。周边村民也受益,不但每年拿到两万多元的流转费,还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外出打工,纷纷拍手叫好。
除了白茅岭基地,该合作社还承担了黄河滩区和中裕产业园各5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起路网、水网、电网,改良土壤,使农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信息化服务成为可能,提高土地产能,确保粮食安全。”尹龙泉说,粮食亩产从400公斤增至700公斤。
“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每亩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奖补1300元。2020年,滨城区又争取到6万亩建设指标,每亩各级财政奖补1500元。”滨城区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尹洪俊介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滨城区突出沿黄灌区区位优势,建设高效节水智慧灌溉模式,实行插卡浇地,实现省水、省时、省力、省钱、省心。
滨城区在杨柳雪镇、秦皇台乡、中裕谷物专业合作社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万亩,总投资4388万元。项目区的建成,让农田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性提升,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多重效益,预计年增收粮食480余万公斤,增加直接经济效益700余万元,受益农户1万余户3万余人。仅2万亩节水灌溉,年可节水230余万立方米。
在博兴县吕艺镇,农民张振详不用再为今年小麦浇水发愁了,麦田旁边的沟渠里已经有了足够的黄河水。吕艺镇有1.8万亩土地被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水、土、田、林、路等综合治理,实现沟深路畅,农民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一批中低产田变成高产稳产田。
在无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西小王镇项目区,一台挖掘机正在该镇张王村的一条田间生产路上进行平整作业,路旁有一户群众正忙着用输水带给小麦浇拔节水。“我们村的1600亩耕地全部参与了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完工后,像这样传统的浇地方式就用不上了。”张王村党支部书记张延春说。
像张王村这样,在全县还有西小王镇张岔河村、穆王村、吴岔河村等7个村庄实现了土地的整合再分配。分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于克昌说,无棣县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实施农田改造5.3万亩,惠及全县6个镇(街道)群众29084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滨州市2019年启动的3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90%,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格局初步形成,实现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让农田“流金淌银”。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