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预测,2020年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呈早发重发态势——虫口夺粮早行动科学防控保丰收
发布时间:2020-04-07信息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草地贪夜蛾幼虫
被草地贪夜蛾为害的玉米植株
核心提示
草地贪夜蛾2019年入侵我省,当年虫害波及区域就达16个省辖市和7个直管县,共93个县(市、区),扩张能力极强。
据农业农村部预测,2020年该虫在我国呈早发重发态势,对我省玉米生产威胁极大,必须进行科学防控,最大限度控制为害。
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诱控、生物生态控制、应急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为害。
推荐药剂
单剂(8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氟苯虫酰胺。生物制剂(6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
复配制剂(14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氟铃脲?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铃脲、氟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茚虫威。
为害特点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预警的重大农业害虫,原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繁殖力强、迁飞距离远、危害损失重、防控难度大等特点。
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叶片可造成落叶,其后转移为害。有时大量幼虫以切根方式为害,切断种苗和幼小植株的茎;幼虫可钻入孕穗植物的穗中,可取食番茄等植物花蕾和生长点,并钻入果实中。种群数量大时,幼虫如行军状,成群扩散。
在玉米上,1~3龄幼虫通常在夜间出来为害,多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取食玉米雄穗和果穗。
形态识别
卵:块产,每个卵块约100~200粒卵,上面有白色鳞毛覆盖。卵多产于玉米喇叭口处叶片正面。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500粒,最高达2000粒。
幼虫:共6个龄期,体长1~45毫米,4龄之前体色有浅绿、浅黄、白色等多种,4龄后变为灰棕色,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头部有一白色倒Y形纹,第8节腹部背部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
蛹:在土壤2~8厘米内筑土室化蛹。蛹期7~37天,平均蛹重250毫克。A雌蛹:交配孔和产卵孔位于腹部第八节和第九节,连成一条纵裂缝;B雄蛹:生殖孔位于腹部第九节,为一纵裂缝,周围常略微凸起。
成虫:雌蛾前翅一般呈灰色或棕色,灰色或棕色较均匀一致,环形纹和肾形纹不明显;雄蛾翅顶角处分别有两个大白斑,环形纹和肾形纹明显,肾形纹内侧各有一白色楔形纹。
防控技术
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预测预报,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诱控、生物生态控制、应急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为害。
一、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为害损失。
二、生物防治。可以采用白僵菌、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充分保护利用夜蛾黑小峰、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因地制宜采取结构调整等生态调控措施,减轻发生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治理。
三、科学用药应急防治。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
1.抓住施药窗口期。重点抓好玉米苗期到抽雄期的防治,应尽量在低龄(1~3龄)幼虫期用药,部分对虫卵杀灭效果较好的药剂(如虱螨脲)可提前在卵初孵期喷施。在清晨或者傍晚,对达标防治田块实施喷药防治,药剂喷洒要突出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2.保证施药质量。采用常量喷雾为主的,喷施药液量为30~45公斤/亩。以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为主的,采取细雾滴均匀喷雾方式,玉米苗期施药液量以10~15升/亩,玉米中后期施药液量大于25升/亩。以植保无人机低容量喷雾的,需要添加植物油助剂,施药液量控制在3升/亩。
3.优化使用方法。生物农药可与低毒化学农药混合使用,杀卵效果好的药剂可与杀幼虫效果好的药剂混合使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喇叭口期撒施颗粒剂。采用喷雾方式时添加喷雾助剂,提高药剂的杀灭速度、防治效果。
4.选好有效药剂。可选择农业农村部推荐的28种应急防控药剂。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