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畜禽新品种培育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1-04-13 09:57信息来源:农业之友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围绕国家对畜禽种业的重大需求,引领优质、高效育种方向,培育了一批畜禽新品种,助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
这是记者从中国农科院日前召开的“科技创新引领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消息。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秦玉昌表示,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重要品种。目前我国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和种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主要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加强培育国产畜禽新品种,取得新进展:
以北京油鸡为素材,培育出“栗园油鸡蛋鸡”和“京星黄鸡103”肉鸡配套系,在保持肉、蛋品质风味基础上,产蛋量、繁殖力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提高。
以北京鸭为素材,培育了两个瘦肉型肉鸭配套系,2020年推广量达12亿只,占全国市场的36.5%,打破国外品种垄断。培育了烤鸭专用配套系,不再采用传统填鸭方式。
在肉牛育种方面,以西门塔尔牛与我国本地黄牛杂交培育的肉牛新品种“华西牛”(暂定名),计划于2022年前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有望打破肉牛种质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2020年组织了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活动,推介了一批地方品种。正在培育的“平凉红牛”,有望成为高档牛肉专用品种。
同时,中国农科院培育了“高山美利奴羊”,实现高山细毛羊培育重大突破,与地方联合培育“鲁西黑头羊”新品种,适应北方农区舍饲养殖。利用国内外猪遗传资源,开展了“中畜一号”“中畜二号”优质猪新品种培育,完成多世代选育,将为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据悉,“十四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将在畜禽种质资源、重大品种培育、条件能力建设、成果产业化应用方面进行部署,推进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强畜禽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加强科企融合推动畜禽育种产业化。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
热点排行
-
1
[锦州]加强执法队伍培训 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
2
山东庆云县:构建服务体系 护航经营主体
-
3
[辽阳]省农业农村厅有关领导来我市开展生猪屠宰环节大检查工作
-
4
韩正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真抓实干 稳扎稳打 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
5
黄河岸边生态养殖受追捧
-
6
我国贫困乡镇自动气象站实现全覆盖
-
7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推出增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加工贸易、广交会网上举办系列举措等
-
8
农业农村部:切实抓好冬春蔬菜生产 保障蔬菜产品稳定供应
-
9
农业文化遗产,当以发展促保护
-
10
李克强主持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 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