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耕地要优先用于粮食生产
发布时间:2020-11-20 08:52信息来源:农业之友

防止耕地“非粮化”具有现实紧迫性。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压舱石。但是,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水热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国情农情决定了必须举全国之力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大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必须以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来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防止耕地“非粮化”,必须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决定耕地用途,必须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永久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三大谷物的种植。耕地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
防止耕地“非粮化”,必须管好用好粮食生产功能区。有关部门已经依法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这是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的重要举措。各地在实际工作中,不得擅自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不得违规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一句话,凡是破坏土壤耕作层的行为必须严格禁止。
防止耕地“非粮化”,必须产区销区一起发力。长期以来,主产区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但产粮大县大多是经济弱县,一些主销区却对粮食生产有所放松,种植面积下滑。各地区都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主产区要努力发挥资源优势,利用适度规模经营,继续为全国作贡献;产销平衡区要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口粮田,保证基本自给;主销区要明确粮食种植面积底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
热点排行
-
1
山东团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
2
养花、种瓜、画画……看产业振兴下山东农民的新工作
-
3
王毅接受埃及《金字塔报》书面采访
-
4
[葫芦岛]葫芦岛市农业农村局开展《葫芦岛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学习宣传工作
-
5
[辽阳]辽阳市农业农村局全力做好全市农事企业开复工工作
-
6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如何发力
-
7
[锦州]锦州市2020年保护性耕作推进会在义县召开
-
8
山东省临清市:“腾笼换鸟”提升闲置资产“含金量”
-
9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听取支持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 推出和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
-
10
[沈阳]沈阳市农业农村局主动服务推进疫情防控期蔬菜产品产销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