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创新资源助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10-04 08:42信息来源:农业之友

年度研发投入达23亿欧元

作为拜耳集团3大事业部之一,拜耳作物科学提供从种子、作物保护到数字化技术与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致力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向市场引进创新产品和技术服务。2019年,拜耳作物科学研发线取得超过55项主要项目和配方进展,包括450多种玉米、大豆、棉花和蔬菜新品种,年度研发投资达23亿欧元。拜耳持续将研发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品,用丰富的产品研发线来满足来自种植者、消费者和环境等方面的多样需求。

AlfonsoAlba认为:“尽管全球农化行业近年来不断整合,但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深入、细致地耕耘当地市场的能力,始终是农业企业最核心的立足点。正是依托于来自全球的创新资源,拜耳作物科学能够不断向中国农业市场输送绿色、高效、可持续的价值。”

在华60年来,拜耳持续为中国市场积极开发和引入满足不同需求的农资产品与服务,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拜耳现有5大类约80款植保产品,7类约200个蔬菜品种,在中国推出的“拜耳更多”主粮作物系列和“拜耳更好”经济作物系列全程作物解决方案和服务,提升植物健康,减少病虫草害及不良环境的影响。拜耳同时还是中国首家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的跨国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拜耳坚持推广安全用药及创新污染防治的理念和技术。自2010年以来,拜耳共培训农户、农药经销商、合作企业等超过100万人次。2019年起,拜耳与全国农技中心联合主办“拥抱绿色”项目大型公益性培训项目,在疫情期间线上线下结合实施,有效提升农业关键主体的绿色发展能力与水平。

以助农户增收为使命

在中国农业市场耕耘多年,拜耳不但注重以创新优势引领市场,更与本地的农业市场及用户保持着“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度契合感,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今年的特殊时期尤为可贵。

AlfonsoAlba说:“拜耳的中国团队,真正把本地的农业发展、农户增收看作自身的使命,使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洞察农户的实际需求,并肩解决实际的困难和挑战,共同分享收获。这是团队让我感到自豪和自信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今年上半年的挑战面前,拜耳把对中国市场的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保障农业生产目标、提升农户收入提供了可靠、稳健的技术服务。例如,在疫情期间,拜耳作物科学于2月正式复工,积极响应各个地方的农业生产需求,竭力保障农资供应,全力支持了河南、江苏等小麦产区的无人机植保“一喷三防”等政府支持项目,为全国保春耕、夏粮丰收等“农业会战”的生产协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拜耳在疫情期间依托为中国种植者打造的专属农技交流平台“拜耳悦农堂”,累计举行2000场全国直播,为农户搭建与农技专家零距离学习科学种植技术的桥梁。

今夏,长江中下游发生洪涝灾害,安徽、湖南、江西、江苏等地大面积水稻被淹。针对受灾种植户的困难,拜耳也及时提供了以生产自救及灾后作物管理为主题的快手公益直播,获得约29万人次关注,并免费向灾区农户派发近千份植保样品,以帮助受灾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科学防灾减灾。

布局特色数字化农业

在今天的中国农业市场,数字化农业成为全球农企争相布局的“新沃土”。对此,AlfonsoAlba指出:“数字化农业是拜耳在全球的创新方向。在中国,拜耳正与本地伙伴深入合作,大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农业布局。”

2019年,拜耳与蚂蚁区块链在杭州宣布战略合作,共同建设农业“新双链”——区块链和价值链的新生态。此外,拜耳还与首农食品集团合作,在大田和经作作物上开展种植数字化指导和农场数字化管理等方向上的创新探索。

在数字化技术不断与新型农机融合的趋势下,植保无人机也成为农业数字化的重要节点。早在2018年,拜耳就率先与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发布了“植保无人机安全使用农药操作规范”。此外,拜耳还携手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全国农技中心等开展了无人机飞防安全用药培训大会、飞手培训等活动。今年4月,拜耳更与13家业内机构联合发布了《安全飞防倡议书》。8月,拜耳联合业内众多植保无人机厂商,将无人机与拜耳优质植保解决方案相结合,加速果树无人机市场化应用,共同探索规模化飞防创新服务模式。

今天,拜耳仍在不断引入全球资源,为长期助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蓄势。针对蔬果消费升级趋势,拜耳作物科学7月在中国正式推出首款微生物菌剂卓润,并计划1年内引入四唑虫酰胺新型杀虫剂、新型杀菌剂等植保新品。旗下圣尼斯蔬菜事业部也于4月在示范农场集中展示百余新品种,樱桃番茄、粉果番茄、西蓝花等特菜品种广受关注。此外,拜耳还通过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培训,为种植者安全、可持续农业生产提供指导,促进果品生产从高品质到高标准升级。

最后,AlfonsoAlba总结道:“在中国广阔的农业市场当中,我们看到了未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无限空间。今后,拜耳作物科学将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 17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