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迁西:“新愚公”接力“围山转”

发布时间:2020-08-13信息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迁西:“新愚公”接力“围山转”

8月7日,在迁西县京东板栗大观园现代农业园区,张国华(右)向游客介绍“围山转”的精神传承和迁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摄

8月7日,立秋。一大早,迁西县王春怀板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清林,就来到汉儿庄乡张庄子村的千亩栗园查看板栗长势。

“再过20多天,板栗就要收获了,合作社已经备足了有机肥,再给这些栗树加把劲儿。”王清林说,这千亩栗园是自家的“传家宝”,也是乡亲们的“聚宝盆”。

王清林的父亲王春怀是当地有名的“板栗状元”,30多年前,他以“第一个吃螃蟹人”的勇气,承包了村里500亩荒山。经过多年艰苦努力,终于在山场上垒起100多条石坝,将8条山沟全部修成梯田,开挖高标准“围山转”300多亩,栽植板栗树1万多棵。

“合作社以父亲的名字命名,就是要把父辈的‘围山转’事业传承下去。”王清林告诉笔者,如今,合作社带领几十户乡亲,已把板栗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0亩,年产板栗2万多公斤。

迁西县是“围山转”工程首创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一代又一代“新愚公”,凭着一钎一镐一扁担,在“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上围山造林,打造出“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下瓜果梨桃”的“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成为燕山山区荒山综合治理的典范。

“如今的‘围山转’,可不是过去简单的围山造田、围山植绿,而是更多蕴含了林木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互补的创意。”在迁西县林业局副局长蔡百争看来,“围山转”工程,不但使县域内60多万亩荒山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由23%上升到63.5%,也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打造了“金山银山”。“作为京东板栗的主产地,目前‘围山转’工程所栽树种80%以上为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木,形成了‘春看绿树夏赏花,秋收冬藏鲜果香’的四季收益格局。”蔡百争说。

迁西县板栗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成山提供的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目前,迁西县共栽植板栗近百万亩,年产板栗8万吨左右;板栗鲜果销售、产品深加工及旅游业等板栗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4亿元。据介绍,近年来,迁西县不断推进板栗产业规模化、链条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当地又一代“新愚公”依托“围山转”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在迁西县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板栗产品展示大厅,板栗超微粉、栗蓉包、板栗山楂汉堡等板栗产品琳琅满目。合作社理事长张国华说,要真正满足栗农增收需求,必须实现由以鲜板栗买卖为主的低层次产业向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转变。

正是怀着把板栗产业做大做强的梦想,2006年,张国华办起了全国首家板栗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科教+服务+品牌+市场”的合作模式,与10多个村合作建设板栗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过打造板栗全产业链产品,合作社年销售板栗3000多吨,带动5000多户农户年增收2500万元。

“过去我们只会做板栗小买卖,如今,我们正在学做板栗产业升级‘大文章’。”随张国华行走于京东板栗大观园现代农业园区,笔者看到,别具风格的农家院与一望无际的板栗林和谐互融,园区内,示范区、技术区、采摘区、餐饮区、景观区各有各的“地盘”。

张国华介绍,依托地处长城旅游风景区的优势,园区每年通过举办栗花节、栗蘑采摘节、板栗采摘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展示万亩栗林春绿(芽)、夏白(花)、秋红(果)、冬黄(叶)的多彩四季,京东板栗大观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景区。(记者王育民 通讯员吴祥)

(责编:陈思危、史建中)

阅读 8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