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说|凤还巢 拓富路
发布时间:2020-11-02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牵手高校??助力“棚二代”转型
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村里“棚二代”品牌叫响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仅去年就有10多个本地小伙、姑娘带着外地媳妇、女婿回家大棚种菜。
年轻人见识广,学习能力强,能够很快学习蔬菜种植技巧。比如村里的“棚王”任传华,以前是根本不想务农。当他看到村里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又能为农民产销提供“保姆式”配套服务,便决定选择回乡跟着技术专家和种棚能手学种棚。如今,他已种了21个大棚。
“棚二代”种棚热情高涨,仅去年全村就新增大棚100多个,总量超过700个。这其中,大棚超过5座的“棚二代”就有30多位。
我们也意识到,仅靠传帮带难以培养真正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所以今年我们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合作,共同建立了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第一时间为“棚二代”们和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传授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助力他们成功转型职业农民。(孙亚飞 郑兆雷 报道)
优秀大学生回村??合作社能走更远
郯城县花园镇李村党总支书记李敬:我们李村是编织品的著名产地,草编技艺代代相传。这几年,村党支部领办了乡情草编合作社,并以合作社为龙头带动组织村民编织。
村里的能人带着村民学手艺,让我们村的草编产品有了近百个花样品种,有些产品甚至卖到了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但我认为,下一步合作社要想走得更远,还需要更多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回村。
曹凯是我们村的回乡大学生,今年30岁,前几年一直在外地做电商。今年为了帮助村里的合作社拓宽销路,回到村里成为合作社理事会的成员,帮助我们在阿里巴巴、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现在,曹凯已经在村里办了两期电商培训班,开了三家网店,效果都很不错。我们村里还有两个从贫困户家庭考出去的大学生,现在每到寒暑假,也都到我们的合作社帮忙,帮助村民学习做电商。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村,让我们的合作社越办越红火。(纪伟 报道)
高薪吸引人才??带动村民致富
郓城县久源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化月:芦笋素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市场前景好,又喜沙性土壤,在老家种植行吗?2012年我回到老家,在黄河滩区承包了200亩土地,试种起了芦笋。当年,喜获丰收。
第二年,我们花了3个月的时间从种苗、技术、销售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研究,最后决定扩大规模,并成立了芦笋种植合作社,注册了公司。
平时,我哥在北京负责芦笋销售、技术支持和对外联络;我便在芦笋种植基地负责日常管理。我们从芦笋种植到管理,全程有专家上门指导,高薪吸引人才。2014年,合作社芦笋进入北京63家超市,同时销往广州、南京等地。
合作社为周边村民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日工资达到120元,给当地农户带来不错的收益。此外,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免费的种植培训班,教授村民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等芦笋种植知识技能。如果他们没有销售渠道,我们还会以市场价进行收购,提高种植户的抗风险能力。(赵念东 杨静 报道)
盘活“三资”??调动村民致富积极性
东营市垦利区红光办事处老十五村党支部书记崔建玉:我是个地地道道的“老渔民”,亲历了我们老十五村的变化。老十五村集体资源丰富,主导产业是海产品捕捞,海水虾、蟹养殖,盐业盐场。近年来,我们村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盐业、光伏及渔业产业,激发村级经济活力。
去年年中开始,老十五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探索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的权益,盘活“三资”,全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预计今年底,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增加2000万元,集体收益达到300万元左右,集体经济组织股东达到每股分红7000元。
今年我们制订了一个“美丽渔村计划”,想把我们村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村,但目前市场上的相关贷款比较少,所以资金还没有筹集完成。希望政府或者金融机构能加强对乡村振兴这方面的资金和政策倾斜,让我们的计划顺利实施下去。(李广寅 报道)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