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管”“追”并举 整建制推进——筑牢齐鲁农产品安全之“堤”

发布时间:2020-07-08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素以“精雕玉琢”著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鲁菜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热情好客的山东人不仅热衷研究烹饪技艺,对食材的选择更是考究至极。在山东,让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始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山东全力推进整建制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坚持“产”“管”“追”多措并举,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实施绿色发展、农业标准化、监测全覆盖等十大行动,全力筑牢齐鲁农产品安全之“堤”。在生产环节,依托农业科技进步的成果,推广落地标准化种植技术;在监管层面,推进立体化监管体系建设,将标准化监管机构和人员布局到市、镇、村;在追溯层面,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生产者、监管者、消费者三大主体全覆盖。

“产出来”的好产品

盛夏6月,山东各地的草莓采摘已进入尾声。但在位于滕州市的丰谷云农特色草莓基地,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还挂在枝头,静待游客品尝。与传统大棚种植草莓不同,这个草莓基地简直像一个科技工厂:玻璃幕墙、品字形高架、智能水肥一体机、物联网终端、多环节自动化控制……整个基地实现了草莓生产管理模块化、信息化、智能化。

不同于传统的靠经验生产,这个基地是有“大脑”的。在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个控制区域,摆放着大型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施肥系统和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结合基地中的传感器,系统将实时监测光照、温湿度、PH、EC、作物长势等数据,给出适宜的营养液配比组合,让生产过程实现全部标准化。”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广耀说。

据李局长介绍,滕州高度重视优质农产品“产出来”,坚持以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在线化为发展目标,加强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能力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管理和可视化诊断,让广大生产主体共同守好质量安全发展的“生命线”。

在素有“吨粮首县”之称的淄博市桓台县,大田作物也逐步进入智能种植新阶段。今年,桓台规划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北方地区现代化粮食高产试验推广示范区,搭建县域智慧农业平台,实现粮食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质量监管处处长张刚介绍,近年来,山东围绕实现优质农产品“产出来”,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和生产管理标准化。在绿色发展上,强化耕地质量提升,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土壤改良项目;在生产管理标准化上,制定各类农业地方标准、技术规程2500多项,开发涵盖1500多个乡镇的“一乡一业”标准体系库,让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标可依”。

“管出来”的好质量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靠产,二靠管。如今,在齐鲁大地,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村级监管员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排头兵”,乡镇监管机构就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过去,村级监管员大都由村干部兼任协管,乡镇监管机构也是“冷门衙门”,无人问津。没资金、没人员、没设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常是“水中望月”,难落实处。

但在荣成,如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已有颇多可圈可点之处。几年前,大学毕业的刘彦军通过招考,正式成了俚岛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一名监管员。与兼职协管不同,刘彦军的日常工作基本围绕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平日里,她要么是去几家从事蔬菜水果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巡查和抽样,要么就是在检测室忙着检验。

在安丘,据市长贾勤清介绍,该市全部镇街区已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3名以上专职人员、有专业检测室、有2-3套农残速测仪、有专用执法检测车辆、有经费保障、有工作制度”要求,建立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检测、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监管办公室和标准化监管中心,在1229个自然村全部设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财政发放补贴,并建立“四个一”工作台账,健全考核体系。

据张刚介绍,围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出来”,山东自2019年起,以“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条件、有经费”“任务目标落地、岗位责任落地、巡查制度落地、检测筛查落地、宣传培训落地、应对处置落地”为目标,全面推行乡镇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并开展示范乡镇(街道)监管机构评选工作,着力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和水平,今年将覆盖100多个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追出来”的好品牌

“比起生产环节,农产品优质难优价的生产与市场矛盾,已成为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建设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质监处四级调研员李剑说。因此,基于农产品的高度同质化和弱差异性,建立一套消费者信任的可识别的质量保障体系,是破解矛盾的关键。

寿光蔬菜、荣成海参、日照绿茶、金乡大蒜、鱼台龙虾……近年来,山东各县开始陆续探索以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为主的品牌农业发展之路,然而,如何让优质农产品“脱颖而出”,进而实现优质优价,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记者在济宁找到了一些答案。在“济宁礼飨”专卖店里,摆满了济宁各地生产的品牌农产品,每件产品的包装上都贴着一张小卡片,印着“济宁礼飨”四个字、一组带编号的二维码和一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

“扫描二维码,立即可见该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档案信息;拿到合格证,就能找到农产品的生产和监管主体。”同行的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依托这套可追溯体系,我们打造‘济宁礼飨’区域公用品牌,就有了根基和底气。”

据介绍,济宁近年来推动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着力叫响“济宁礼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运营机制上,济宁创新采用“政府+协会+运营主体+生产企业”的品牌运营体系,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三合为一,实现了“济宁礼飨批批检,优质安全码上见”。

截至目前,济宁已有四批177家企业(合作社)的314个产品入选“济宁礼飨”品牌产品目录,认证“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100个,涵盖瓜果蔬菜、米面粮油、干果杂粮、畜禽渔湖等多类农产品。

编辑: 提文凡 作者: 蒋欣然 吕兵兵

阅读 14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